桂林还将上演多场街头演出

来源: 桂林晚报 2022-12-14 09:51:20 我来说说 阅读

  传统的京剧经典选段,新编的彩调舞蹈和桂林渔鼓……12月11日至12日上午,作为2022桂林艺术节重要演出内容的彩调、京剧、渔鼓展演在市中心广场和滨江路轮番上演,让市民和游客大饱眼福,过足了戏曲瘾。

  “撒一把茶叶放一坨姜,茶锅里捶碎喷喷香,茶江水里滚三滚,打得那个让人爽歪歪……”生活化的唱词和演员们夸张的形体表演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这是彩调舞蹈《油茶情歌》的演出。

  “我们演出把油茶和彩调结合起来,更能体现文化的特色。”弘扬彩调团副团长高道义告诉记者,这个彩调舞蹈他们先后排演过多次,此次演出的都是平时退休的文艺爱好者,为了展现最好的效果,他们还特意跟随专业老师进行彩调的专业发声学习。

  据了解,彩调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戏曲剧种,旧称调子,主要分布于桂林、柳州、河池等地。彩调,是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广西北部农村,流传甚广,名称不一。彩调作为地方戏曲,剧本内容以劳动、爱情、生活为主,其音乐主要由“腔”“板”“调”及乐器中的“伴奏风牌”“锣鼓牌”五大类组成。2006年5月,彩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捧渔鼓年年唱,中华文明永传扬……”伴随着手中渔鼓的敲击声,演员们唱腔或高亢或婉转。戏曲展演中桂林渔鼓让不少游客感觉颇为新奇。这次桂林市渔鼓表演团带来《中华文化永传扬》和《文明花开更鲜艳》两个节目。这两个节目都是桂林市群众艺术馆渔鼓传承基地新编创的,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改编,让唱词更贴近生活,更朗朗上口。

  12月11日上午,在滨江路的彩调、京剧、渔鼓展演让市民和游客大饱眼福,过足了戏曲瘾。图为桂林渔鼓《文明花开更鲜艳》。

  据现场负责人熊女士介绍,桂林渔鼓以伴奏乐器“渔鼓”而得名,俗称道情,源于古代的叙事讲唱道情,是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广西代表性曲艺形式之一。2014年,桂林渔鼓获评国家级非遗。桂林渔鼓用桂林方言演唱,演唱时左手抱渔鼓,右手执板,按节奏边唱边敲。说着她哼唱起渔鼓最基本的曲调“唆唆唆拉哆哆瑞咪哆瑞咪发唆”。她说,桂林渔鼓唱词短小精悍、方言叙事、通俗易懂,曲调朴实轻快又不失优雅,多变的板式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深受群众喜爱和传唱。

  轮番上演的大戏给戏剧爱好者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京剧队带来的传统京剧选段《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也是精彩纷呈。这场精彩绝伦的戏曲展演,诙谐幽默的地方方言、夸张形象的肢体语言引得观众欢呼连连。

  此次戏曲展演的负责人,市群众艺术馆文艺二部主任张竞文介绍,为配合艺术节营造浓厚氛围,展示桂林文艺风采,市群众艺术馆组织常年活跃在群众文化舞台上的优秀业余文艺团队参加演出,将先后演出12场,通过戏曲展演宣传推介桂林本地的文艺精品,展现桂林民俗风情、文化特色的融合,让游客和市民更好地了解、感受桂林文化风采,使群众文化活动更鲜活,释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无穷魅力和无限活力。

  “这样近距离的戏曲表演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打破了一般剧场的障碍和距离感,就在大家经常去的广场或是偶然路过的路边,非常新鲜。”大学生马毅兴奋地说。来自北京的李女士兴奋地拉着演员合影:“这样的表演太棒了,演出的地点就在漓江边,此情此景美极了。”

  演出结束后,还有不少市民和游客拉着演员比画着一招一式,大家一起又唱又演,一同感受桂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时间,“咿呀”戏腔飘荡在冬日暖阳下,无论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还是来自各地的游客,都一同体验到“戏中人、人中景”的独特感受。

  街头汇演展示风土人情 

  伴随奏响的悠扬的鼓乐,演员们身穿奇特的服装,头戴傩面具,跳起风格独特的舞蹈,或虔敬殷切而深沉、或粗犷神奇而威风凛凛、或轻松自然而富于情趣,让人仿佛置身到古老的历史年代……12月11日至12日,桂林艺术节灌阳县和灵川县专场文艺展演分别在市中心广场和东西巷举行。展演以文艺演出为主线,穿插非遗技艺展示及体验等环节,带大家共同领略两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魅力。

  灌阳文艺专场民族元素满满

  12月11日下午,灌阳县专场演出在《桂韵绵长唱灌阳》的音乐声中拉开帷幕。随着音乐声的响起,不少路过的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舞蹈《瑶篓舞趣》、桂剧唱段《太君辞朝》、歌伴舞《灌阳油茶歌》、三句半《党的二十大放光辉》等演出精彩纷呈,音乐旋律似漓江水委婉绵长、婉转动听,让人沉醉。演员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众多观众的热烈掌声。

  12月11日下午,在市中心广场,灌阳县准备一台表现形式各异,内容精彩纷呈的演出。图为桂剧唱段《太君辞朝》。

  “我们大部分的节目都是自己创作的,编排的舞蹈也都很有地方特色,结合背后的大屏幕让观众感觉仿佛身在灌阳。”谈及此次文艺汇演的节目选择时,副导演粟伟表示,参与演出的大部分都是业余文艺爱好者,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桂林艺术节中,也让桂林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传播得越来越远。

  58岁的蒋小芬参演了《桂韵绵长唱灌阳》。演出结束后,她与姐妹们在广场舞台前合影留念。她们激动地说:“特别骄傲激动,感谢桂林艺术节能让作为文艺爱好者的我们第一次登上桂林的舞台。”

  灵川文艺专场非遗唱主角

  伴随着婉转的歌舞,手拿折扇身着青绿的姑娘跳起《醉春风》,将少女们游春、怀春、惜春,陶醉在春风中的不同情态用折扇的舞蹈语言娓娓道来,看醉了街头巷尾的姑娘小伙。

  情景突变,神秘的傩舞接连上演。灵川县灵田镇长岗岭村的傩舞已有数百年之久的历史,以笛子为主,大鼓伴奏,原生态的舞蹈反映出劳动人民祈求平安的质朴心愿。

  悠扬的大圩古船调《渔王上岸》让观众们为“渔王”紧张、揪心。为了保护漓江生态,漓江禁渔,渔民上岸改行,“渔王”也不得不弃舟上岸,回顾自己的“渔王”生涯,他一时百感交集,热泪横流,捧出一坛美酒洒向漓江……惊喜的结局是旅游公司要在漓江搞一台旅游文化实景演出,请他本色出演“渔王”。

  彩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观众们纷纷鼓掌、叫好……8个节目接连上演,一时间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了绚丽火花。

  12月12日,灵川县文艺爱好者在桂林东西巷表演彩调。当天是桂林艺术节灵川专场,来自该县文化、教育、应急等部门和乡镇文艺爱好者在现场表演了传统彩调、桂林渔鼓和傩舞等传统非遗文化艺术,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驻足观看。 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黄勇丹 摄

  “没想到大圩古船调那么好看。”“以前觉得戏曲无聊,在现代街区看到还挺新奇,有国潮范儿!”不少围观群众评价。大学生刘婕告诉记者:“我离舞台只有1米,我是桂林本地人都从来没这么近距离地看过桂剧和渔鼓,还第一次听到大圩古船调,今天真是开眼了。”

  舞台的另一边,大境瑶族乡的瑶族同胞煮起热气腾腾的大境斋茶,斋茶茶香醇厚,佐以炒米、花生,再配点定江镇的桂花糕,品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引得市民游客连连点赞。

  在采访中,灵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许迎春表示,桂林艺术节是一次艺术的盛会,此次灵川县有幸能参与到桂林艺术节本地文艺活动展演中来,这对于展示灵川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自信、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桂林街头还将上演多场戏曲和文艺汇演

  12月13日、14日、15日的上午10点到11点、下午3点到4点在东西巷,接连有七星、秀峰、叠彩等城区的文艺汇演。

  12月13日上午10点到11点、下午3点到4点,在市中心广场还有永福县的文艺汇演。

  12月14日10点30分、12月16日10点30分榕湖泰国亭分别有两场桂林渔鼓表演。12月15日滨江路靠近解放桥段,还将有彩调、京剧、渔鼓等戏曲展演。

  错过了之前表演的市民,不妨选择上面的场地去看看,现场会有桂剧、文场、彩调等桂林传统戏曲轮流演出。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陈静)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