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洪水泛滥,旱季枯水停航”曾经是漓江存在的一个大难题,也曾影响了许多桂林居民的工作生活。1998年对于漓江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那一年的桂林发生了一次较为严重的洪灾,同时也是以建设斧子口、小溶江、川江三大上游水库为主要内容的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前期工程启动之年。从此以后,桂林水利基础建设走向新高度,并探索出漓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桂林经验”,为桂林科学保护漓江增添了一笔亮色。
01
一本蓝图绘到底补水工程守护漓江景观
近日,记者在通往位于兴安溶江镇的斧子口水库的山道上,看到自上而下的潺潺流水,与两旁的山色相映,景色怡然。然而,在桂林今年异常干旱的气候之下,还能保证旱季河道中有足够的水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桂林市水利局总工程师黄平告诉记者,在漓江开展补水工程之前,实测漓江最枯月平均流量为5.9立方米每秒,历史极值发生在1951年2月7日,漓江仅有3.8立方米每秒,“当时水可能小到像是一条沟,人都能够走到江对岸,沿江的象鼻吸水、塔山清影等景观,怎么能离得开水?所以‘水少’对于桂林旅游形象是有严重影响的。”黄平如此说道,“我们通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三期漓江补水工程,让百里漓江黄金水道旅游通航得到保障,不仅改善了漓江沿岸的生态环境,也缓解沿江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的局面。”
△今年10月底,漓江下游九马画山精华段游船不断通航。(李杉/摄)
漓江补水工程分三期进行,从1986年到1988年,水利部门通过调整青狮潭水库的功能,向漓江补水,配合漓江航道整治,使漓江多年平均枯水流量基本稳定在30立方米每秒,这个流量是保证现有游船旅游通航的最小水量。
90年代到2006年是漓江二期补水工程实施阶段,五里峡水库补水工程与思安江水库建成之后,专门用于给漓江补水,使漓江多年平均枯水流量由一期补水的3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5立方米每秒。
从2009年到2018年,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成,这个工程便是由桂林人熟知的漓江上游三大水库——川江水库、小溶江水库及斧子口水库组成,与已建成的青狮潭水库联合调度,调控漓江干流的洪水。同时,在枯水期给漓江补水,使漓江多年平均枯水流量由二期补水的45立方米每秒提高到60立方米每秒,基本保证了百里漓江黄金水道旅游的全年通航不断航。
△漓江上游六座水库示意图(唐迅/制作)
今年7月至11月,桂林出现持续性高温少雨天气。据气象部门统计,7月11日至10月24日,桂林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04.4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7成,为历史同期最少。就在这样极端天气之下,漓江依然能够保持旅游通航,补水工程功不可没。
黄平向记者介绍到,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至今不到四年的时间内,给漓江的补水量已达27亿立方米。“漓江补水的效果十分明显,老百姓是看得到的,游客游览漓江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也有所提升。”
同时,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工程给沿岸1.86万亩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新增水电装机容量3.88万千瓦,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图(斧子口水库提供)
02
联合调度“桂林经验”拦蓄洪水守护百姓生命财产
今年6月中下旬,两场特大暴雨从天而降,当时全市有574个雨量站点降雨量超过250毫米,有46个雨量站点降雨量超过600毫米。在连续强降雨的压力之下,桂林市水利局协调水文、气象以及水库群管理部门,联合调度漓江上游水库群进行拦洪削峰,为保障桂林市区及下游的防洪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探索出小流域“树枝型”(并联型)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桂林经验。
“今年6月19日的洪水是漓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水总量为2.0亿立方米,超过斧子口水库库容0.12亿立方米,最大入库流量1395立方米每秒,为建库以来的最大入库。”斧子口水库管理站站长蒙旺立说,今年桂林汛期降雨过多,非汛期降雨偏小,给水库防汛抗旱工作造成很大压力,作为仅次于青狮潭水库的桂林第二大水库,斧子口水库在2022年全年来水量8.6亿立方米,拦洪量1.82亿立方米,与青狮潭、小溶江、川江水库联合运行,使漓江河段防洪能力提高至100年一遇,得以科学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漓江用水安全。
黄平在回忆桂林市近年来在防洪方面遇到的难题时,说道:“公众比较记忆犹新的应该是1998年的洪水,这场洪水覆盖面广、灾害损失较大。因为当年漓江的主动防洪能力比较有限,漓江上游只有已建的青狮潭水库,具备调节漓江支流甘棠江洪水的能力,但是整个漓江流域的洪水拦洪削峰错峰的能力有限,当时桂林市区只有按漓江现状20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的防洪堤。我们当年虽然付出巨大努力抗洪,但通过桂林市区的漓江洪峰流量仍然达到了6120个流量,洪峰水位达到了148.41米,超过了百年一遇洪水位。”
此后,便是桂林人有目共睹的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成。2014年,川江水库下闸蓄水。2015年,小溶江水库下闸蓄水。2018年,斧子口水库下闸蓄水。从2019年开始,桂林就具备了漓江上游四座水库、联合调度调节漓江干流洪水的能力。
2019年的六月,桂林市首次对漓江干流的洪水进行调节并首战告捷。据当时水文部门预报,2019年6月9号晚上通过桂林市区的洪水洪峰流量将达到700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将达到149米,通过预报数据来看,桂林将遭遇比1998年更大的洪水。桂林市通过对漓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精准调控漓江干流的洪水,拦截了洪量1.72亿立方米,拦截洪量40%以上,将通过桂林市区的洪峰流量由水文预报的7000立方米每秒削减至4000立方米每秒,将洪峰水位由水文预报的149米降低至147.66米,降低了洪峰水位1.34米,防灾减灾的效果十分明显。2009年7月7日至10日,桂林再次连续将两场超过1998年大洪水的百年一遇洪水量级预报洪水降至了安全水位,并且探索出了小流域“树枝型”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桂林经验,获得了自治区水利厅的通报表扬,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03
源远流长 未来可期漓江保护一直在路上
保护漓江,兹事体大。
2021年11月,国务院在全国范围通报表扬漓江生态保护典型经验,漓江也是唯一入选江河治理典型,这离不开桂林市委、市政府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贯彻,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防洪抗旱的“桂林经验”也集纳了千万水利人的默默付出,为守护漓江生态作出重要贡献。
蒙旺立作为一名在水利系统工作多年的基层工作者,全程见证了斧子口水库从动工到建成的过程,并一直在基层进行配合调度、协调管理等工作。他对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进行了高度评价:“它不仅是一个完美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公益工程,也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蒙旺立(中)与同事巡查水库大坝(陈梓予/摄)
目前,对于漓江更进一步的保护工作仍旧在持续开展之中。永福县长塘水库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水库建成后,可通过输水管线输水到临桂新区,解决临桂新区严重缺水、打破桂林新老城区从漓江取水的单一水源现状,退还部分从漓江取水的水量,缓解漓江枯水期水量紧张局面,对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和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建水源工程,让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此增加漓江补水水量,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使洪水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黄平说,“比如今年9月份开工的兴安县上桂峡水库扩容工程,以及我们正在推进前期工作的阳朔县木浪岗水库扩容工程、恭城社坪水库等,和漓江上游四库联通工程,都是一批能让漓江流域洪水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项目。”
今后,桂林将继续以漓江生态保护为核心,构建与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以数字孪生漓江建设为核心,初步构建桂林智慧水利体系,将漓江流域打造成广西水利数字孪生流域的亮点。
漓江保护任重道远,源远流长的秀美漓江未来可期。
来源|记者李杉 唐迅 陈梓予 何韬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