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山口村:“空心村”变“网红打卡地”
▲如今的山口村已变成“网红打卡地”。
山口村局部改造前。(记者翻拍)
□本报记者秦丽云 文/摄
14日下午3时许,灵川县潭下镇山口村内,一群小学生正在村庄内参观、游玩,让美丽的小村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90后”村民李广静在自家经营的小商铺内忙着招待客人,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一口。回想着十年前那个几乎户户都外出打工谋生的“空心村”,再看着眼前热闹的、被游客誉为“网红打卡地”的新农村,李广静不由得开心一笑。
山口村位于灵川县潭下镇东大门,总面积5平方公里,有108户395人。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不仅交通便利,而且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多年前,村民们仅仅依靠种田谋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此,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村庄变得冷冷清清,因此被称为“空心村”。
围绕村子发展问题,灵川县潭下镇党委、政府,以及山口村的村民们都在不断探索和寻求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子不断探索发展特色产业,搞起了果蔬种植等产业。村里的经济,渐渐有了起色。
“真正让村子‘活’起来的,是2021年进行的环境改造项目。”山口村村民小组长蒋毅强告诉记者,2021年初,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山口村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特点,高标准规划布局,以坡屋顶、青砖、黛瓦等元素为主流,改造房屋126栋,拆除老旧危房90栋,拆除面积10550平方米。此外,村民利用“三清三拆”房屋留下的老木头和本村的竹子打造了7500平方米“微菜园”,形成了“党员示范园、四季菜园、瓜园、豆园、昆虫园、百草园”六大主题园区。与此同时,该村建成了福禄塘、福禄亭、状元廊、同心树等景观节点,形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风貌。
2021年年中,完成环境改造的山口村,以崭新的容颜迎接八方来客。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25万余人次到该村参观游玩。光是2021年和2022年的国庆假期,该村日均接待游客就超2000人次。
就在山口村逐渐变成深受市民青睐的“网红打卡地”的同时,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返回老家,借“游”发展,不断拓宽增收路。苏麟杰就是其中一个。2020年,一直在外打拼的苏麟杰回到了老家山口村,看到村庄的蜕变后,他决定返乡创业。苏麟杰修复自家祖宅,打造成一个特色餐厅。他不仅聘请了20多名乡亲当员工,而且还专门采购乡亲们种养的土货,甚至想方设法鼓励乡亲们搞其他特色餐厅与自己竞争,以此来丰富山口村的业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在苏麟杰的带领下,一些村民开起了农家乐,一些村民尝试发展休闲采摘的田园经济。去年返乡的阳文辉,今年种了8亩草莓。借力络绎不绝的游客,今年阳文辉家的草莓休闲采摘价达4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李广静则是“举家回乡”。早些年,李广静和丈夫、母亲等家人在珠海务工。自2018年回乡后,李广静和家人经营起了小商铺,专门制作、销售网红零食雪花酥、奶枣、阿胶糕,以及山口村的特色美食开口笑、油粑粑等。随着游客的增多,李广静家的生意一直不错,从年初至今,已经收入八九万元。“回乡不仅享受了美丽的田园生活,还能照顾老人、小孩,赚钱也没耽误,太幸福了!”谈起回乡的生活,李广静很知足。
采访结束前,记者循着热闹的喧嚣声来到了位于村头的桂林岭尾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那里,来自市区一所小学的1000多名学生正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的洗礼。原来,潭下镇依托山口村红色文化底蕴,深挖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桂林岭尾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生命力”。该基地自今年7月正式营业以来,每天都有游客前来进行军事体验和研学活动,最多的一天接待了将近2000人。
不断的发展,让山口村越发耀眼。2018年,山口村被列入第三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2021年成为桂林市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示范村。更让村民兴奋的是,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如今,山口村的业态越来越丰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步子越来越稳。”蒋毅强说,他坚信,未来的山口村,将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