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农村电商快车 她成为“荔浦芋皇后”:“10年来 我卖出荔浦芋至少200万斤”
数字经济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韦宜丽在网上销售荔浦芋,走上了致富路。
韦宜丽给荔浦芋装箱。
村民在地里拔芋头。
韦宜丽在手机上展示她的网店。
韦宜丽家气派的楼房。
■背景资料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
在我国,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源头,是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物简介
韦宜丽,34岁,荔浦市马岭人。韦宜丽是位农村电商达人,十多年前就开始在网上销售荔浦芋,一步步做大做强,最多时一年曾销售荔浦芋达500多万元,带动村里20多户村民致富,被评选为“荔浦芋代言人”,人称“荔浦芋皇后”。
■百姓故事
这段时间,韦宜丽很忙。清晨6点,她带着村民到地里拔芋头、割芋头;中午12点左右,把芋头运回家;下午再分拣包装、发送快递……
虽然辛苦,但韦宜丽干得很开心。这些年来,她通过电商把荔浦芋卖到全国各地,不仅开拓了更大的市场,自己赚了钱,也带领乡亲们增加了收入。
在网上卖荔浦芋 她鼓起勇气“吃螃蟹”
荔浦芋以营养丰富、肉质酥软、味道芬芳著称,在荔浦种植已有400多年历史。
2008年,20岁的韦宜丽关注到很多人都在网上买东西,便萌生了把家乡的特产——荔浦芋放到网上销售的想法。
说干就干的韦宜丽,很快在实践中发现,这回事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我在网上卖荔浦芋,每斤卖10元,3斤包邮。”韦宜丽说,但没想到运费太贵,1斤要6元,而且当时村里没有快递网点,物流公司也不愿进村收货,她只好自己把芋头送到县城物流点。“一单生意,快递费占了大半,一天最多也就十几单,开始那几年蛮难的”。
但韦宜丽坚持了下来,并很快收获了行业发展的红利。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在政策的扶持下,韦宜丽的淘宝网店荔浦芋销量节节攀升,每天能卖出100多斤,主要销往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与此同时,运费成本也下降了。
“做网店,不仅商品要好,自己的信誉度也要好。”韦宜丽说,发货过程中,有些芋头会发生磕碰后变质甚至摔断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后,韦宜丽会耐心地与顾客沟通,及时退款或补偿。后来,为了减少损失,同时提升客户体验,韦宜丽会给每个芋头套上网套,避免运输中被磕碰坏。
在韦宜丽的努力下,网店的生意一天天变好,韦宜丽意识到网络销售的巨大前景,于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了网店经营上,并发动全家人一起打包发货。网店荔浦芋销量增加,需要更多更稳定的货源,韦宜丽干脆承包了村里和周边部分乡镇村民种植的荔浦芋。
“10年来
我至少卖出荔浦芋200万斤”
正当韦宜丽一家干得如火如荼时,好政策又来了。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这一政策,又推动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2015年和2016年,我的网店最火爆。”韦宜丽说,当时每天要发货五六千单,一天的销售量相当于以前一年的总和,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元,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遇上平台搞活动销售更旺,曾经最高一天发过七千多单,发出的货物从江浙沪拓展到全国各地。以5斤装的为例,一天能卖出三四万斤。
韦宜丽兴奋地回忆说,忙不过来时还会付工钱请村民来帮忙到地里收芋头、打包。“工钱100元一天,有时要干五六个月,最多时有20多人来帮忙,一年也能给每位村民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
随着荔浦芋网络销售的火爆,如何延长销售期让客户一年四季都能买到新鲜正宗的荔浦芋,成了韦宜丽探索的下一个问题。2015年左右,有人投资建了冷库,韦宜丽租了两个,专门用来存放荔浦芋。
2016年,韦宜丽家盖了新房——一座两层的气派楼房,建设和装修花了100多万。而家里的老房子则成了临时库房,放包装箱和网套等,门前的空地成了包装发货点。2018年,韦宜丽在第二届荔浦芋文化节上被选为“荔浦芋代言人”。同年,她当选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0年来,我至少卖出荔浦芋200万斤。”韦宜丽掰着手指粗略估算了一下说,这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销量有所下降,去年只卖了10万斤。“但今年的情况要比去年好。”
数字经济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从事荔浦芋电商十多年来,韦宜丽感受到了快递网点更多了、物流速度更快了、成本下降了,她也靠诚实守信、注重品质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任。
除了保证品质,韦宜丽还会为客户着想。这两年,她还推出了荔浦芋礼盒装,主要是针对客户在网上购买荔浦芋作为特产送礼。“我这个做法就是采纳了客户的意见,满足客户的需求。”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
韦宜丽说,自己很关注直播带货,“前不久,我邀请了一位广西网红来宣传荔浦芋。”目前,她的抖音账号也有1万多粉丝,下一步,她准备请专业主播直播销售芋头,希望紧追潮流,让美味的特产荔浦芋卖得更多更远。
记者了解到,十八大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荔浦芋销售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线上主要服务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线下主要覆盖国内各大商场,年销售量达2000吨以上。
为建强提速电商产业“运输通道”,荔浦制定了《荔浦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荔浦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财政划拨500多万元农村电子商务专项资金,通过奖励资金方式扶持电商企业、创业人士参与农村电商项目建设。同时,每年开展“电子商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对电商扶贫做出重要贡献的电商人员进行授牌表彰。还建成了占地面积3500㎡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了O2O特色产品展示中心,以“荔浦芋”为明星产品,加强品牌培育和营销体系建设,带动荔浦其他品类农产品打开市场,扩大荔浦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客户忠诚度及市场占有率。2021年,荔浦又成功申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
■数说民生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网民规模5.6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4.2亿,网上零售额1.3万亿元。而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增至10.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10.29亿,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电子商业商务的从业人数超过6700万人。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
记者从市工信局大数据产业融合科了解到,桂林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桂林建设的意见》《桂林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关于加快桂林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20个政策文件,涵盖了数字经济发展相关的项目管理、数据管理、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做到了任务明确、路径清晰、管控有据。
目前,桂林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约有3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家,占全区电子信息行业规上企业260家的13.46%;2021年全市纳入电子信息行业统计的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9亿元,同比增长10.5%。
此外,桂林市还大力推进“电商桂林”工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桂林电商谷”在商务部关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综合评价中成绩突出,位列全区前列。基地入驻电子商务企业143家,其中上规上限企业15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明显,全市共有10个县11批次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树综合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资金1.85亿元。目前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乐村淘、村邮乐购等一批电商平台落户我市农村实体市场。其中,阿里巴巴已与我市7个县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京东集团与我市5个县签署合作协议。根据第三方数据监测统计,2022年1-7月,桂林市网络零售额实现52.43亿元,同比增长27.3%。
记者邢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