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0月11日新华社报道,国庆期间,福建武夷山景区游人如织。“在网上做攻略时发现武夷山主景区免门票,立马订了机票。”来自辽宁的陈女士说。
今年以来,福建武夷山、山东崂山、陕西华山、湖南张家界大峡谷和七星山等景区纷纷出台免门票政策,推动旅游市场复苏,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这些探索为旅游业打破“门票经济”、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提供了思路。数据显示,上述景区免门票后,旅游收入不降反升。比如,在免门票政策带动下,国庆长假期间武夷山市累计接待游客23.22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65.45%。再如,免门票两个月,华山景区接待游客57.53万人次,占今年前七个月游客接待量的83%;旅游直接收入约2.1亿元,占今年前七个月景区旅游直接收入的85%。
其实,类似情况早有先例,2002年杭州环西湖景区取消门票后,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杭州旅游收入大幅增长。今年多个景区免门票后旅游收入显著增长,再次印证了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其实会阻碍旅游产业发展。景区免门票后,表面看少了一大笔收入,但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当游客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来消费,无疑会带来更多旅游收入。
这提示更多景区,不能只算自己的“小账”,不算旅游产业的“大账”,不能任由旅游各细分行业碎片化发展、各自只考虑自身利益。景区免门票政策是舍小博大之举,可以激活旅游产业这盘大棋,就看决策者是否有这份智慧和勇气。相信上述多个景区免门票后旅游收入显著增长,能让更多地方决策者有所触动。
景区免门票应事先做好周密设计。比如景区免门票后,如何用旅游总收入来反哺免门票的景区,以帮其渡过难关;如何鼓励景区通过研发文创产品、创新服务等增加自身造血能力,都要心中有数。此外,要对景区服务和收费加强规范化管理和监督,防止景区另出花招来弥补门票“损失”,进而侵害游客权益,影响景区形象。比如,此番报道中就提及有景区一边免门票,一边悄然将旅游车费上调,还有部分景区在免除景区门票后设立“二道门”“园中园”等收费项目,引发游客不满。这暴露出景区缺乏让利于游客的诚意,不仅会抵消景区免门票的正向效应,还会给游客留下“免门票沦为消费套路”的印象,进而用脚投票——来过的游客不愿再次消费,没来过的游客更不敢前来旅游。
可以肯定的是,已经实施免门票政策的景区,由于尝到了旅游收入显著增长的甜头,很可能把短期免门票改为长期免门票。此外,这或将产生示范作用,引发更多地方的景区借鉴、效仿。从这个意义上看,免门票政策也在发挥一种竞争机制作用,倒逼其他景区做出调整和改变。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