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托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蓝天——桂林市民政局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综述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2-10-13 15:06:10 我来说说 阅读

  多方联动聚合力 织密未保防护网

  共同托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蓝天

  ——桂林市民政局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综述

  


  


  □通讯员李艳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开始实施,从法律上赋予民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牵头职责。去年6月,桂林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桂林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民政、公安的副市长担任组长,35个职能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立在市民政局;7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均建立了相应的未保工作协调机制。市民政局积极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单位作用,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织密服务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凝聚起保护未成年人的强大力量,推动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优化顶层布局,构建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一是搭建四级联动体系。在市、县两级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市、县未保工作;在乡镇一级全部挂牌成立未保站并配备儿童督导员,在村一级为全市2012个村(居)委会配备儿童主任,形成完整的组织体系,打通未保工作“最后一公里”。

  二是建立高效运转机制。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会商制度,民政部门加强综合协调、联络督促,统筹协调解决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问题难题。

  三是加强阵地和队伍建设。高起点打造市、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未保工作站,村(社区)“儿童之家”等阵地,创新打造网络直播间,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培训,有效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确保各级未成年人保护活动有场地、工作有人干、解困有平台。在冬春季还开展了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一氧化碳中毒隐患排查,覆盖面、整改率和信息更新率均达100%。

  强化齐抓共管,构建三位一体、多维发力的教育模式

  一是立足校园职能,筑牢未成年人教育“定盘星”。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市第二十中学成立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矫治的专门学校,并定期组织心理专家对工作开展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辅导和治疗。扎实推进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分别打造了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通过沉浸式教育,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二是发挥家庭作用,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教育“大本营”。组织各小区、村居委开展“邻里守望、相伴成长”万民志愿书活动,家长与儿童分别在志愿书上签名承诺履行监护责任和拒绝不良行为。紧盯家庭监护缺失问题,积极践行“督促监护令”,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三是拓展社会渠道,营造清朗育儿环境“氛围圈”。精心制作未成年人保护各类宣传标语、短片,利用LED大屏、车载广告、抖音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桂林未保宣传视频入选民政部“点亮六一”宣传短片。扎实开展“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行动,由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市网信、公检法、教育、文化等部门,对全市密室逃脱、剧本杀、电竞等娱乐游戏场所进行检查,加大整治力度,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坚持广泛动员,构建专业引领、多元参与的服务体系

  一是打造“1+N”服务模式。“1”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专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N”就是积极发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等各界力量开展帮扶工作,不断凝聚社会帮扶力量。2022年,市民政局、市慈善事业会连续第6年开展“千名困境儿童庆六一”公益活动,每年慰问1000名困境儿童,共慰问各类困境儿童5905人,发放慰问金457万余元。

  二是打造“线下+线上”服务平台。线下成立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配备6名专职工作人员、40余名专家志愿者队伍;建立全区首个未成年人违法问题处理工作站,开展涉案未成年人教育、训诫、感化、(追踪)回访等工作。线上开通3条未成年人心理热线,增设一套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具有记录、筛查、预警等功能。截至目前,共接线7700多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000余人次。大力宣传“12345转6”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服务平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下一步,桂林市各级民政部门将不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儿童托起健康成长的蓝天。

  (市民政局供图)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