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工业经济 “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2-10-11 09:17:40 我来说说 阅读

  项目建设助推工业振兴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桂林工业经济  “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智神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

  


  在桂林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一名专家对智能煎药设备进行测试。

  工业是桂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顶梁柱和硬支撑,是加快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吹响了重振工业雄风的集结号、推进工业振兴的奋进号,全市上下着力在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创新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步入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这十年,桂林工业锚定了新方向,站上了新起点,取得了新突破,树立了新形象。

  精彩镜头:

  国庆前夕,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内一派繁忙的场景,工人们有的检查机位、电路,有的检测零部件,为9月初刚建成的桂林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进行设备调试,为正式投入运营做准备。

  据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相关人员介绍,该园是我市重中之重项目,其子项目桂林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设计产能为日1000张饮片处方代煎,为目前广西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目前该中心有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煎煮设备120台,可完成日500张饮片处方代煎,约3500剂代煎。中心正式运营后,可为全市各县(市、区)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煮、膏方制作、快递配送等一条龙服务,为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不仅仅是项目建设,这十年里,我市坚持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着力补短板、锻长板,优布局、调结构,大力发展智力密集型、绿色低碳型、创新驱动型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作出新贡献。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周艳林博士在查看实验数据。

  精彩回眸:

  项目建设

  为工业振兴提供强大支撑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工业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大项目支撑工业大发展,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为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更强劲的动能,助推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驶入快车道。

  2013年,桂林全面启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伴随这股东风,华为、中兴、浪潮、比亚迪、中国中车株洲公司等一批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的优质重大工业项目纷纷落地我市。桂林迅速成为一片投资热土,为重振工业雄风战略实施提供了强大支撑。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811.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14倍。福达年产10万吨精密锻件、君泰福智能电网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为我市工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到了“十三五”,我市招大引强更是实现新突破。成功引进华为、格力、比亚迪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深科技智能制造、坤弘量子通信项目填补广西空白。电科云(桂林)国际大数据中心、安科讯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作为桂林工业产业发展主战场之一的七星区,近年来在加快落地项目竣工投产方面跑出工业振兴新速度。“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七星区发展最快的十年,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最明显的十年。”七星区委书记郑平自信地说,洁伶新建生产车间、华网智能芯片、增材制造、中国中药和智能摄像稳定器等一批产业项目强力推进、竣工投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派出全区规模最大的22支招商工作队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驻点招商,常态化推进招商引资工作。1-6月,新引进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4个,阳天电子、引领科技等多个产值超百亿元项目落户桂林。

  与此同时,我市工业投资持续扩大。今年上半年,我市推动引领科技新一代高性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临桂鸿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等130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1-6月完成投资78.8亿元;推动荔浦中沃单双面线路板生产建设项目等17个项目竣工(或投产),预计达产后年产值34亿元,今年有望新增产值6亿元。1-6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6.2%,高于全区平均增速(35.8%)0.4个百分点,排全区第6。

  纵观这十年,桂林工业项目招引促建有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刷新“桂林速度”,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构建,发展水平蹄疾步稳。

  加快园区建设

  为工业经济打造增长极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桂林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园区建设作为承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构建园区产业集群,园区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以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桂林)广西园为主战场,着力优化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成功引进华为、比亚迪、深科技等多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三大园区、四个工业强县、五个生态功能区县多样化发展,多点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初步构建。全市各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3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27万平方米。建成国家级开发区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5个,全市工业园区(核心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07.4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05.96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对全市工业发展贡献率从“十二五”末的64.8%提升到75%,工业园区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2021年,我市加强园区建设,夯实了发展载体。全年全市标准厂房累计竣工面积134.1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收储11101亩,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6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园区提升培育工作,桂林高新区、桂林经开区入选自治区500亿元园区培育名单;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荔浦市工业集中区入选自治区百亿元园区培育名单;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成功入选自治区特色园区。

  今年以来,我市园区建设不断完善。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标准化设计指导性指标体系研究,对标准厂房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绿色设计等方面事项进行规范,推动标准厂房建设规范化、集约化。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园区建设资金。1-6月,全市14个项目获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额度20亿元。

  回望这十年,我市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为重点,从园区规划布局、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提高工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企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促进桂林工业振兴提速

  桂林工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技术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工业振兴提速发展提供支撑。

  “十二五”期间,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累计科研投入110亿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400项,获国家级科技奖4项、自治区级科技奖151项。“十三五”期间,我市以龙头企业引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到2020年底,全市重点培育龙头企业28家,新增上规入统工业企业81家,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工业项目35个,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262.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1.8%。

  2021年,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化桂林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认定,桂林南药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电器科学研究院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均属全区唯一。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广西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广西工业龙头企业认定数均排全区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认定数均居全区第三。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只有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周艳林博士说。周艳林在桂林三金药业工作已有25年,研究方向是中药制药。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广西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广西医药产业人才小高地的核心技术骨干,他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复方罗汉果清肺糖浆、三金胶囊等5个国药准字号药品研制,获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次。主要参与研制的三金片是尿路感染中成药第一品牌,年销售超7亿元,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实现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外药品注册。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是我国橡胶机械高端装备最大的研发和制造商之一。去年,该公司生产的橡胶冷喂料挤出机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效激发了发展新动能。”总工程师陈忆琳在该公司工作了16年,见证了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破垄断走向世界的历程。

  纵览这十年,我市在工业振兴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企业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产品开发到市场应用的完整创新过程,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精彩展望:

  今年3月中旬召开的全市工业振兴大会提出,未来几年,桂林将以更强信心、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五个方面发力突破,加快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壮大电子信息、生态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型建材、绿色家居家电6大产业集群,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强化产业本地协作配套,力争2022年6大产业集群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76%以上,2025年达80%以上。

  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自治区级科研平台、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科创平台达75家。建立政产学研产业创新联盟,搭建科技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对接交流平台,建立市级创投基金,聚焦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十四五”期间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超400项。

  在园区提质升级上取得新突破。重点推进园区土地收储和标准厂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差异化发展三大园区、四个工业重点县、五个生态功能区县,做大园区工业规模。

  在企业内育外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培育扶持、技改提升、并购重组、招商引资等各种方式,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优质企业培育、“百十亿”强企提升、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倍增,实现“专精特新”——“瞪羚”——“小巨人”等企业梯度迈进。实施上规企业倍增计划,壮大工业经济增量。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通过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优先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入专家库等方式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鼓励重点工业企业直接上市融资,优化企业投融资环境。从减税降费、物流、用地、用工等方面发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记者邱浩


责任编辑:李毅兰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