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懈追梦 桂林工业展翅腾飞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2-10-09 11:21:30 我来说说 阅读

  十年不懈追梦 桂林工业展翅腾飞

  ——市工信局加快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桂林领益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的“橡胶冷喂料挤出机”获国家级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认定,为2021年广西唯一。(市工信局供图)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CNC数控加工车间。(市工信局供图)

  □本报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蒋海清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业发展历程,桂林摘星揽月,成果丰硕。

  十年来,桂林工信人栉风沐雨,大力推动工业绿色崛起,为旅游城市发展工业提供了重要样板:砥砺前行,形成了转型升级的产业新业态;筚路蓝缕,构建了创新发展的智能制造新格局。

  一项项成果,一个个数据,见证着桂林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历程,成为“桂林工业这十年”最生动的注脚。

  打造产业强引擎 构筑龙头硬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全面实施工业振兴战略。伴随这股东风,华为、格力电器、比亚迪、深科技、领益智造、引领科技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知名工业企业的优质重大工业项目纷纷落地我市,桂林迅速成为一片投资热土。

  近日,记者在桂林深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厂房里机器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工作,一台台智能手机陆续下线。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8月,公司实现产值52.2亿元,同比增长129.7%。

  龙头企业是奠定一个城市工业底色的重要因素。10年来,桂林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2021年至今,全市新增广西工业龙头企业21家,位列全区各市第一。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624家,2021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66家。据统计,今年1至8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73.3亿元,同比增长13.3%。

  市工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随着工业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十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引擎作用日益凸显。其中,2018至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2%、5.6%、5.4%、8.1%,年均增速达到6.1%。

  十年来,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市工信局积极壮大“工业树”,繁茂“产业林”,促进工业朝集群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培育,我市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生态食品产业、绿色家居家电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集群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据统计,今年1至8月,六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519.34亿元,同比增长17.1%,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7.1%,高于全市增速3.8个百分点。

  聚焦智能终端、光通信、生物医药等10条产业链,我市编制了产业链全景图,明确了产业链补链强链突破口,引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制造业项目逐年增多,对重点产业链发展起到很好的补链延链强链作用。据统计,2020年我市新引进的41个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在2021年共实现产值约13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8%。另外,桂林阳天电子数字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广西一方天江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关键产业链项目的落地,为我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核心产业链的发展壮大注入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罗汉果、桂林米粉等我市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目前,罗汉果加工产业已培育或引进莱茵生物、吉福思、三金、广西甙元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罗汉果提取物、罗汉果饮料、罗汉果中药饮片等50多个精深加工产品,以甜苷为代表的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加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在桂林米粉产业方面,我市培育了康乐人、三养胶麦、米粉股份、米兰香、鑫晶琳等重点企业;其中干米粉年产能已突破40万吨,年销售额40亿元,桂林干米粉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比达45%以上。

  项目扬帆风正劲 枝繁巢暖引凤来

  “项目建设是推动桂林工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市工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近年来,我市成立项目推进及项目落地攻坚小组,靠前服务,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全力推动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工业重点项目基本实现月月有竣工、季季有开工。

  据统计,2018至2021年,全市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23.4%、18.7%、9.9%、7.5%,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至7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4.0亿元,同比增长40.1%;完成技改投资57.4亿元,同比增长65.0%,均实现大幅增长。1至8月,我市在库46个“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6.3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73.2%。澳群印刷示范产业园等8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库,数量居全区第三。

  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桂林还聚焦招大商引强企,加快推动“三企入桂”。

  近年来,我市派出全区规模最大的22支招商工作队,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驻点招商,成功引进多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未来几年,随着桂林引领科技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桂林领益智造智能制造项目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全市工业总产值有望翻一番以上,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注入更强大动力。

  另据统计,2021年,我市完成“双百双新”谋划项目66个,数量排名全区第一;签约“双百双新”项目36个,数量排名全区第二。今年1至8月,全市新签约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9个,“双百双新”项目17个。

  乘风踏浪高歌行 鏖战工业主战场

  “工业园区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市工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10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发展,重点在优化园区体制机制、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孵化产业项目方面持续发力,园区已成为桂林工业经济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引擎。

  2016年3月25日,在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下,桂林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自成立以来,桂林经开区围绕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态食品、生物医药等4个主导产业和橡胶制品、新材料2个辅助产业,致力于打造成为拥有“最绿色产业、最美丽园区、最高效服务”的国家级经开区、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经济产业支撑平台、桂林产城融合发展改革开放新高地。

  2018年6月8日,高铁(桂林)广西园正式挂牌成立。4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园区以建设“粤桂黔国际旅游走廊发展引领区、高铁经济带高端产业合作示范区、粤桂黔湘协作发展创新区、西南中南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为目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盯主导产业发展,坚持绿色建园,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打造开放共享合作平台,实现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高新区进一步跨越发展,2020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桂林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专题会议,作出高新区从七星区拓展到象山区、雁山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正式确立七星园、象山园、雁山园“一区三园”的发展新格局。近年来,高新区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组建土地规划、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投融资、优化营商环境等5个重点工作专班,高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同时,扎实推进“园区事园区办”,市政府委托或授权高新区实施第一批市级行政权力78项。

  市工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初步形成高新区、经开区、高铁(桂林)广西园等市属三大园区、4个工业重点县、5个生态功能区(县)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345”工业发展新格局。2018至2021年,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1.7亿元,收储土地4.1万余亩,建成标准厂房411万平方米。今年1至8月,全市新建标准厂房88.3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收储5042亩,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9亿元。

  园区集聚效应逐年显现。2021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93%,比2012年高22.2个百分点,其中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5个,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4个、B类工业园区2个,入园工业企业超2400家。高新区信息产业园、经开区华为信息产业合作示范区、高铁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荔浦市光电科技产业园、灌阳岭南黑白根石材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初具规模。此外,桂林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园获得自治区级特色产业园称号,平乐县工业集中区获得广西智能制造产业园称号,荔浦市工业集中区获得广西轻工园称号。

  创新驱动促发展 绿色崛起正当时

  2022年9月下旬,工信部公布了全国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广西共22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其中桂林有7家,占全区总数的31.8%,位列广西各市第一。

  十年来,我市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力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技术和产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道路,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2021年以来,我市培育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15家,数量位居广西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市中小企业获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占全区总数的19.0%,排全区第二;4家企业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建议重点政策支持企业,占全区获得称号企业的44.4%,位列广西第一。

  自2014年起,桂林培育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5家,排名全区前列。目前,全市拥有高技术制造业企业68家,今年1至8月实现产值112.7亿元,同比增长15.8%,比全部规上工业增速快2.5个百分点。

  同时,我市还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发展。市工信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市开展了铁合金产业转型升级、铁合金产业“二次创业”、钢铁行业产能置换等行动。2019年,桂康新材料公司在设备更新后正式复产;桂林平钢公司在实施了120吨产能置换技改项目后于2021年顺利复产,其生产的高强度特种钢材填补了广西及部分周边地区产品空白。

  同时,市工信局积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鼓励全市龙头企业基于5G网络,在产品研发、生产、物流、营销、管理等方面积极创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优化升级,探索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区,以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至今,全市共7家企业获批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2021年以来,全市52个项目获自治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项目”“工业互联网和‘两化’融合项目”“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等称号。30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企业,在全区排名前三。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金工车间智能产线+5G应用”项目基于新一代5G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的“5G+工业全自动化信息采集追溯建设”项目利用5G网络高网速、高可靠性、低时延的特点,解决了原采集时延长的难题,实现了远程协作及远程运维。

  我市还以发展绿色智造为契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近5年全市累计淘汰铁合金、水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企业61家,淘汰落后产能铁合金60.8万吨、水泥239万吨、造纸6.4万吨、制革5万标张。全市共有12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评估验收,共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324项。2021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9628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52.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平均每年达到90%以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桂林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君泰福电气等8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桂林南药等18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