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渠走进新时代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2-08-24 15:55:35 我来说说 阅读

  让灵渠走进新时代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灵渠保护提升工作

  ■编者按

  昨天,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对桂林近期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重要指示精神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给予高度肯定,并对桂林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对于灵渠在新时代的保护利用与提升、漓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刘宁书记殷切寄语桂林,指出要“让灵渠走进新时代,让漓江与人和谐共生,永不分离”。

  本报今明两天连续推出《让灵渠走进新时代》和《让漓江与人和谐共生》的特别报道,以此表达桂林进一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刻领悟刘宁书记的殷切寄语,以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感恩奋进,踔厉笃行,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决心与信心。

  □本报记者张苑

  “让灵渠走进新时代,让漓江与人和谐共生,永不分离。”这是4月2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就桂林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重要指示精神,对灵渠的保护利用和提升、漓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对桂林做出的具体指示。

  如果说,漓江是桂林自然之美的完美诠释。那么,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灵渠,则是桂林人文之美的生动代言。

  多年来,对于灵渠这一珍贵的历史与文化的宝贵遗产,桂林人从未停止过传承与保护的作为。尤其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赋予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新使命以来,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新征程中,市委、市政府牢记领袖嘱托,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的指导思想,不断探索并实践对灵渠在新时代的保护利用与提升工作,把灵渠从“静态保护”转变为“活态保存”,制定《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久久为功持续开展“申遗”工作,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示范带”……如此种种,让满载着厚重历史文化记忆的灵渠,逐渐开启新时代的“重生”之旅。

  聚焦灵渠“大发展”

  赋予古渠新内涵

  位于桂林北部的兴安县境内、连通漓江与湘江的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它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齐名,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灵渠,将湘水和漓江迂回贯通,进而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其背后所展现的不仅是闪光的人类智慧,还有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两千多年前,一条源于“奇思妙想”的人工运河在桂林的青山绿水间被开凿。它让旷古以来不曾谋面的湘水与漓江“亲密携手”,并巧妙连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用潺潺的流水,推动了中原与南疆的长远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两千多年后,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灵渠穿越时空,依然在桂林山水的映衬下静静流淌。如何对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不断挖掘和传承其文化内涵,成为了桂林、广西乃至全国的“大事”。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时称赞灵渠说:“秦代修建的灵渠,将湘江、漓江的源头相连,在运输、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2021年11月3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视察兴安灵渠时提出:全力做好灵渠打造提升课题。他强调,灵渠作为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有特殊的水利、军事、交通功能,是“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和边疆巩固安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加大对史禄的研究力度,提升研究水平,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要全方位大幅度提升四贤祠和增强灵渠知名度。

  对于灵渠的保护和提升工作,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周家斌、市长李楚在多个会议上作出指示和部署,强调在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方面,要重点推进灵渠保护提升利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灵渠文化博物馆、综合整治灵渠周边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推动下,一系列修复工程、环境整治、文化挖掘等工作陆续展开。灵渠的保护与提升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2022年1月1日,《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灵渠保护、开发、提升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2022年2月16日,周家斌、李楚等市领导专程深入灵渠景区,实地调研灵渠保护提升工作情况,并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灵渠的全面保护提升工作。

  当众所周知的“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今天的灵渠早已远远超出了其原本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一个融汇自然风光、水利功能以及历史、人文等丰富元素的新文化符号将以全新的姿态步入人们的视野。

  绿色发展“大命题”

  “活态保存”大文章

  当年,秦始皇修建灵渠之前早已做了一番细致的考量,包括智慧巧妙的选址、独具匠心的结构以及着眼于中华大版图的全局思维等。正因为有了秦皇的胆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以及劳动人民的汗水与付出,才成就了至今仍被世人所称奇的伟大工程。因此,灵渠可谓人类改造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目光回到新时代的当下。如何延续这份历史人文之美,将这个古代水利工程更好地“活态保存”,如何让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融入新时代的文化内涵……种种命题,种种探索,写入一篇保护与提升的“大文章”,赋予千年古渠的新时代魅力。

  申遗工作是推动灵渠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桂林人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与追求。

  2018年,灵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使得灵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这也意味着,“双遗产”申报工作再进一程,灵渠距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又近一步。事实上,近年来灵渠已两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仍在积极推进。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措施来保护好灵渠这份文化遗产,让它千秋永固,更好地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不仅是灵渠历史文化研究者、政府部门的共识,同时也是被灵渠水润泽滋养的所有百姓内心的共同期待。

  让原本“沉睡”的灵渠重新复航,让它“活”起来。这是桂林近年来灵渠保护与提升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手笔。在经过一系列修缮和整治工程之后的2018年1月9日,为世人嘱目已久的灵渠复航一期试航仪式在溶江镇黄铺码头举行,灵渠航运功能在中断数十年之后重新“复活”。2019年9月,灵渠南渠二期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航。此后,灵渠有关修缮工程及休闲绿道也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

  如今,置身复航后的灵渠之上,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体验昔日“浮舟过岭,小桥飞霞,青山环抱,清流绕村”的美景,感受这一条千年古运河的灵动与神奇。而这也意味着,灵渠从此从“静态保护”走向了“活态保存”。

  迎接发展“大机遇”

  “解码”时代新模式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对桂林的发展寄予厚望。他强调,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这一全新的命题之下,古老的灵渠也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加快推进灵渠保护提升工作,正当其时,也是桂林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在今年2月16日举行的灵渠保护提升工作专题会上,市委书记周家斌提出明确要求,要坚持保护优先,加强规划引领,加快灵渠保护提升工作,为推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驶入快车道贡献力量。

  面对历史性的大机遇,藏于桂林山水间的灵渠如何才能演绎好世界级的“桂林故事”?一场关于灵渠未来的期待由此展开——

  灵渠文化与沿线村落的民俗文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如何做好水文章,让这条千年古渠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这是桂林一直在积极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在持续推动灵渠复航的同时,打造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示范带”的构想应运而生。在多次桂林“两会”与专题会议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学者提出,把灵渠打造成为一条文化与农业、旅游相融合的生态旅游示范带,强调村镇与灵渠的共生发展,把灵渠两岸代表性古村落打造成为世界最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等等。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构想有的已经在逐步变为现实。

  在兴安县列出的“2022年灵渠保护提升重大项目清单”中,记者看到,关于灵渠南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灵渠北渠幸福花田乡村休闲旅游区等字眼,这些与乡村振兴紧密相关的规划已经列入其中,前期的立项、调研等相关工作将在今年内启动。

  如今,让桂林人欣喜的是,沉淀了千年的灵渠正一步步展现出新时代的风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灵渠,正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发展理念中,“解码”文旅融合的全新发展模式,携历史之厚重,走进新的时代。


责任编辑:李毅兰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