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自豪八桂】助力融入城市 绽放团结之花——探访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

来源: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2022-08-12 11:01:53 我来说说 阅读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记者 李家健 廖志荣 陆樱仁 通讯员 李晓璇 实习生 莫丽彬 郭亚琼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区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发展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近期,广西日报组织全媒体报道组分赴全区各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各行业取得的非凡成就深入采访。即日起,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开设“非凡十年·自豪八桂”子栏目,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八桂大地的历史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敬请垂注。

  走读壮乡

  “服务中心开展的语言学习和技能培训,有助于增进我们和顾客的交流,把生意做得更好。”8月8日,在位于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的“石榴籽”课堂上,维吾尔族群众艾合麦提·麦提图尔荪和20多名同学围坐一起,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课本下册第一课《我们的祖国》。

  


  近年来,桂林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图为7月8日,在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各族群众欢聚一堂。马世文 摄

  针对少数民族同胞融入城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开设“石榴籽课堂”。除了定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外,服务中心还举办法律法规、就业技能、安全防范知识等各类培训、讲座,目前已举行了100余场,培训人数约3500人次。

  走进位于七星区的桂林市花鸟市场,一栋小楼映入眼帘,红底白字的“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招牌格外醒目,不时能遇到来此办事、培训的少数民族群众。地方不大,但是接待大厅、党群服务中心、调解室、法治教育基地、石榴籽课堂等一应俱全,各类贴画、海报洋溢着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如今,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已成为各族同胞交流交往交融的快乐家园。(资料图片)陈静 何莉 游拥军 供图

  “这里就是少数民族群众在桂林的第二个家。”中心负责人马世文介绍,为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2019年桂林市在此成立了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为外来各族群众推出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就业培训、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社保等便民服务20余项,让外来各族群众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今年3月,该中心正式升格为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

  近年来,依托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该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打造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平台,架设起一座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目前该市已建成少数民族服务中心3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联络站、咨询窗口)79个、社区民族之家76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党支部3个,全市136个社区中都配备有专职(兼职)民族工作干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8个县区建立服务站。

  


  5月17日,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石榴籽课堂”开课,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向各族群众宣讲民族政策。陈静 何莉 游拥军 供图

  “我们能在桂林安居乐业,离不开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的热情帮助。”在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前来办事的维吾尔族群众阿卜杜合力力·艾麦提。

  他告诉记者,去年一家人刚来桂林做生意,两个孩子面临入学问题,让他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在同乡的指点下,他找到了少数民族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一边帮助孩子准备入学材料,一边积极与临桂区民宗局等部门对接。最终在民宗、公安、教育等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当年8月底,阿卜杜合力力的大女儿唐努尔顺利入读临桂一中,小女儿加米拉也成了二塘小学的学生。

  7月8日,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以及壮族、瑶族、苗族、布依族等各民族同胞100多人,齐聚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一同庆祝伊斯兰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大家载歌载舞,一起享用烤羊、烤包子和各式馕饼等美食。

  “各民族交往交流的朋友圈正不断扩大。”马世文说,服务中心经常组织开展书画摄影展、邻里节、百家宴、民族美食节等活动,加深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多年来,随着各少数民族群众交往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大家“社区主人”意识也越来越强,积极参与管理社区事务。

  


  “壮族三月三”期间,全区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图为2021年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黄洛瑶寨邀请各族群众共庆“壮族三月三”传统佳节。陈静 何莉 游拥军 供图

  穆太力普·库尔班是服务中心7名少数民族公益网格长之一。他与社区干部密切配合,建立社区工作生活微信群,把服务管理覆盖到辖区内的每位居民。该中心通过打造“双网格长”“双向管理”“多部门联席会商”“社会各界帮扶”等四项工作机制,形成了“共听民意、共访民情、共商民事、共解民忧”的联合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的新路子。

  如今,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已实现“五个站”职能,即党的政策宣讲站、办实事的服务站、知识技能的充电站、矛盾纠纷的调解站、民族融合的交流站。马世文介绍,下一步该中心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建设信息一体化的“石榴籽传媒平台”,以在线服务、远程办公信息化、远程及在线教育等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延伸阅读

  美美与共 心手相牵——我区扎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小记

  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占比39%,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

  “七普”数据显示:在广西有163.66万个家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2020年分别比2010年增长近30%和近25%,“十口之家、情融五族”比比皆是。各民族兄弟姐妹美美与共亲如一家,是当前广西民族团结、和衷共济、共兴共荣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扎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深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壮乡各族儿女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连心、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这是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的重要指示,也是对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巨大褒奖和巨大鼓舞。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三个共同愿景”之首,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纳入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我区专门出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部署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统筹抓好边疆治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做“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有形、有感、有效。

  ——5月13日,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提出要高质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合力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6月6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命名南宁市良庆区等269个地区(单位)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进一步推动广西民族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

  如今,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下,在全区各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八桂大地上处处盛放,各族儿女争做民族团结的使者、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齐心协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奋力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放眼征途,一幅繁荣富裕、开放创新、团结和谐、美丽幸福的锦绣画卷,正在八桂大地上徐徐展开。

  数读成绩

  


  述说原景

  戴伟鹏 桂林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 桂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

  当前,桂林市正在大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双向交流合作,创新以服务促管理,以真情促融合的工作模式,发挥好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站的作用,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营造安心、舒心、开心、放心的幸福家园。

  下一步,桂林市将依托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鼓励全市各族群众融居流动,举办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体娱乐、联谊交往活动,以及民族商品展、文化展、艺术展,推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增进各民族情感交流。同时,还将加强同全国各族人民、世界各地民众的交往交流交融。

  马世文 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负责人

  过去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来到桂林生活、经商,因为语言不通、习俗不同,不仅他们自身面临很多困难,当地管理压力也很大。如今,随着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机构的完善,管理机制的健全,服务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都已逐步解决。很多外来的少数民族群众都把桂林当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各民族群众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和和美美、守望相助。他们还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管理中来,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配合”到“参与”、从“你们”到“我们”的行为和角色的转变。

  一切为了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事,这是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未来,服务中心还将一如既往地当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做到小事马上办、大事重点办、难事协商办,开辟为民服务的新通道。

  约曼尔·热合曼 维吾尔族群众

  今年是我来桂林的第21个年头,从街边的烧烤摊到有了自己的美食城,最忘不了的是这一路走来桂林人对我的帮助。

  初来桂林时,我的普通话讲不好,与当地人很难沟通交流,生意不太好,后来是象山区政府为我解决摊位问题,普及法律法规、城市管理规定等知识,发放服务指南。这两年因为疫情,我的生意受到一定影响,在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协调下,象山区政府又为我减免了租金,指导我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帮扶我的美食城走出困境。如今我在桂林买房安家,3个孩子也都在附近的公立学校就读。桂林过去对我们来说是“他乡”,现在也是我们的家乡。未来我还要继续把生意做大,热心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当好城市的“主人翁”。

  


  

  报纸版面截图


责任编辑:李毅兰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