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版:特别报道[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一本“临时党证”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15日    来源:桂林日报

  开栏语:
  一本临时党员证,一套陈旧军装,一把军用水壶,一封战时家书,一枚珍藏纪念章,一张泛黄老照片……每一件“红色传家宝”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动容的红色故事,每一个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永恒印证,也是无数共产党员个人奋斗生涯的忠实记录。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日起,本报将推出《晒晒我的传家宝》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温暖感人的红色记忆,追寻百年岁月里不变的初心。

  本报记者蒋璇 通讯员车志龙
  持宝人:夏相学
  个人简介:1932年生,祖籍山东,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转业到桂林市地方五交站(现桂林市五金交电化工总公司),在此工作至退休。
  传家宝:《中共临时党证》
  “宝”龄:73年
  鉴宝:薄薄的一张纸,镌刻了一名战士出生入死、为人民立功的燃情岁月,它是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浴血奋战的红色记忆,是永不褪色的红色珍品。

  一张泛黄的《中共临时党证》,是夏相学珍藏了73年的宝贝。这件目前已知存世量不超过10份的战地文物,陪伴他走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夏相学今年已89岁高龄,对很多战斗细节的记忆已变得模糊,可一谈到“跃进大别山”时,他几度哽咽。
  1947年7月19日,夏相学于河北入伍,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八军的一名战士。这支队伍,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刘邓大军。此时,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为了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大量歼敌,同年8月7日,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向大别山的千里跃进,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相持进入战略反攻的序幕。
  “挺进大别山的途中,敌人的炮火攻击没停过;但最要命的是,我们走到哪,敌人就用残酷的手段胁迫群众实行空舍清野。”夏相学说,战士们吃不上饭,饿得都没人形了,加上找不到带路的向导,生存面临严重挑战。另一方面,由于正是多雨时节,山路泥泞难走,不少士兵在急行军的过程中滑倒掉队。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大家分组用绳子前后相互捆绑,共同前进。可敌人的空袭一来,行动不便的战士们遭到轰炸后成片地摔下悬崖。“那个情景,真的太惨烈了。”
  8月27日,耗时21天,刘邓大军终于顺利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但在重创国民党军队的同时,我方部队同样伤亡惨重。
  夏相学介绍,为了让因负伤或生病需医治的战士在部队转移时不失掉组织关系,第五十八军政治部专门印制了临时党证发给每一位战士。“前线打仗,随时可能会负伤或者牺牲,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共临时党证》并不只是证明你是临时党员,也相当于是当时战士们的身份证明,医院党组织可以借此确定伤者的身份,提供救治和庇护。”在治伤期间,战士凭此证可以在后方医院过临时组织生活,不中断学习。就是说,伤愈出院后,这张证也就失效了。
  摊开这张薄薄的三折《中共临时党证》,长约24.6厘米,宽约12厘米。内页里的蓝色钢笔字迹依然清晰,夏相学的个人基本信息(所在部队番号、年龄、入伍时间、籍贯、何时何人介绍入党以及党员证号码等)一目了然,同时还印有《使用规定》和《战时党员守则》;外页则印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解放事业而战斗”14个醒目的红色大字;封底是五星、镰刀、锤子组成的图案。
  在小心翼翼地查看这份珍贵的临时党证时,最后一页《战时党员守则》的内容让记者感到震惊。这页《战时党员守则》共列有十二条规定,每一条都让人看了惊心动魄然后肃然起敬,从第一条“进攻在前,退却在后”开始,到“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鼓励作战勇气,提高胜利信心”“英雄顽强,为人民立功”“服从命令,完成战斗任务”“帮助指挥员掌握部队;帮助新战士的战斗动作”“提高警惕,制裁投敌分子”“加强爱民信念,遵守群众纪律”“不发洋财,严守战场纪律”“优待俘虏,不搜俘虏腰包”,到最后一条“胜利不骄傲,失败不灰心”,这一条条铁律,让我们在70多年后的今天,仍能感受得到战争的残酷、纪律的严明、战士的勇敢、队伍的爱民……这些守则在向我们证明着一个事实——这就是我党我军能够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强大保证。
  身处枪林弹雨的战争时期,夏相学说,他始终坚守“进攻在前,退却在后;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的守则,英勇战斗。1958年,从军11年的他转业来到桂林。
  “家里的这些红色老物件,不仅要让孩子们传下去,还要他们传好了,让后人知道它背后的红色故事,把红色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这是夏相学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