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3点46分,记者手中的温度计显示漓江江面实时温度为43.1℃,保洁员在清理江面垃圾。
□本报记者 唐健扬 文/摄
在桂林持续开展的常态化创城工作中,漓江保洁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眼下正值暑期,桂林也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漓江作为桂林的标志性景点,自然成为游客“打卡”的不二选择。
入伏后的桂林持续高温。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我们总能看到点缀其中的一抹绿色。他们就是漓江的“美容师”——江面保洁员。炎炎夏日,总能寻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守护着漓江的“颜值”,为桂林创城默默奉献。
数十年如一日的“江上诸葛亮”
7月28日下午,记者在容发公司漓江保洁项目经理李彩凤的带领下,见到了江面保洁员廖伍顺和周连顺两位师傅,他们主要负责漓江安新洲段水域的卫生保洁。记者跟随两位师傅登上竹筏,开展江面垃圾清理工作。
“今天上游水坝蓄水,水流较弱且风向平稳,江面垃圾一般聚集在回水湾处。”“前面游船经过,浪来了容易产生漩涡,赶快把脚张开蹲下保持平衡。”今年58岁的廖伍顺是地地道道的船上人家,在江上生活了几十年,对漓江水情了如指掌,江面垃圾什么时段会出现在哪他都一清二楚。前几年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船上人家都上了岸,廖伍顺始终心系漓江,一直想着给“母亲河”出份力。初中毕业的他虽然文化不高,但聊起江上的门路有板有眼,同事们也常常向他请教学习。廖伍顺还有个响亮的外号——“江上诸葛亮”。
藿香正气水成了“救命水”
当天下午3点40分左右,师傅们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湿透。虽然避开了最为炎热的正午时段,但在太阳的炙烤下,记者手中的温度计显示江面实时温度仍高达43.1℃。尽管记者穿了厚底的鞋子,但竹筏上的防滑垫被太阳炙烤得依旧烫脚。江上作业环境恶劣,师傅们普遍舍不得穿好鞋,鞋子大多破旧轻薄。
正在清理水草的周连顺指了指桶里1.5L的塑料水瓶说,这样规格的水瓶在江面上作业每天都能喝掉四五瓶。高温炎热的天气,繁重的工作任务,不断“烤验”着江面保洁员。保洁人员像战士一样,每天跟不断产生的垃圾“战斗”,往往一天下来每人平均能打捞上两三百斤水上垃圾。面对烈日当头,尽管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也有失算的时候,公司给他们常备着藿香正气水,在作业中感到中暑不适时饮下,防止头晕落入江中。
练就一副“火眼金睛”
“天上一个太阳,水里一个太阳,能不刺眼嘛。”李彩凤告诉记者,下午江面反射的阳光闪得眼睛都睁不开,没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是捞不上垃圾的。江面保洁条件恶劣且要熟悉水性,清一色都是男同志。今年46岁的李彩凤皮肤黝黑,人手不够时常常也要亲自上阵。作为女同志,她在打捞垃圾这块也是一把好手,打捞工具主要是网兜和长杆的四齿钉耙,“手起耙落”,水中的袋子、饭盒、枯枝等悉数“上岸”。“别看简单,垃圾湿水可重了。受水流影响,有些垃圾一捞就跑,最难处理的还是水下垃圾和挂枝垃圾,很容易被树枝划伤,水下垃圾打捞难度很大。”暑假期间,江边垂钓、露营烧烤的市民越来越多,有些垃圾没能随身带走,风一刮就进了江里,严重影响漓江环境,有损桂林形象。希望广大市民在江边享受惬意和清凉时,能够带走随身垃圾,李彩凤呼吁。
记者了解到,像廖伍顺、周连顺这样的江面“颜值”保洁员共有50多人,分布在漓江市区段20多个点。从2013年开始,我市实行了漓江风景区水域、驳岸长效保洁机制,漓江干流城市段及七条支流的下游由市财政落实专项资金,由保洁公司开展专业化保洁。在后勤保障方面,除给保洁员发放高温补贴以外,还定期为保洁员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同时普及动力船桨等机械化设备来减轻一线保洁员的劳动强度,并合理调整户外作业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在助力常态化创城的同时,确保一线保洁员安全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