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桂林医改系列报道】在全区首创四级医联体模式 荔浦打造“县强、乡活、村稳”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2-07-05 14:56:56 我来说说 阅读



  如今,荔浦市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已经能开展各类介入微创手术。(荔浦市人民医院供图)

  


  荔浦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确立三级查房制度,强化质量安全管理。(荔浦市人民医院供图)

  


  在上级医院的帮扶下,杜莫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图为该院中医馆医生为患者针灸。

  


  推行“四级医联体”模式后,荔浦市人民医院建起了先进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心。(荔浦市人民医院供图)

  


  第九二四医院专家为荔浦市人民医院开展远程技术指导。(荔浦市人民医院供图)

  “现在很多病在镇上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不用特意往荔浦或桂林市区跑,真是太好了!”采访中,荔浦青山镇居民盛先生满脸笑容地说,这句话也代表着荔浦许多乡镇老百姓的心声。

  2019年,荔浦市在全区首创了“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城乡个体医师乡村医师医联体协会”四级医联体“荔浦模式”,大力推进人才、技术、管理和病种“四下沉”,努力提高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向着“打造‘县强、乡活、村稳’,助推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小病在乡村解决”的目标迈进。

  因地制宜 搭建四级医联体模式

  对很多生活在乡镇的居民来说,看病时会遇到一个问题——明明村里有村卫生室,镇上也有卫生院,可多数时候还是要前往县城或市区。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层医疗机构存在整体业务能力不足和水平不高的问题,甚至部分常见病、多发病都无法很好地诊断。为了寻求更好地治疗,患者不得不到上级医疗机构看病。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荔浦市人民医院院长卢保忠介绍,除了国家政策之外,荔浦构建“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城乡个体医师乡村医师医联体协会”四级医联体,更多是出于当地现实情况考虑。

  据了解,和全国不少地方一样,荔浦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资源流动不顺畅、人才培养和引进困难等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就医秩序不合理等现象较为突出。卢保忠表示,荔浦的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到总床位的1/4,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到总量的1/5,基层群众难以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这种情况造成了老百姓对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感,大病小病都想往三级医院跑。”

  另外,基层缺乏专业医疗人才,也是导致老百姓不愿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的原因之一。荔浦市卫生健康局局长覃朝阳告诉记者,桂林市区三甲医院很多,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因此对二级、一级医疗机构来说,人才流失的风险也很高。“尤其在村和乡镇,因为人员不足,有些医疗科室只能取消,这也让老百姓根本无法在当地看病,只能‘往上跑’。”

  为了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四级医联体“荔浦模式”应运而生。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与荔浦市人民医院成立了军民融合紧密型医联体,积极开展业务帮扶、人员培训、管理指导、远程医学和双向转诊等同质化工作。此外,由于荔浦的城乡个体医师和乡村医师的群体较为庞大,且存在“点多、面散、管理难度大”以及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法律意识参差不齐等问题。为了加强管理,2019年2月,荔浦市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城乡个体医师乡村医师医联体协会,并将该协会也纳入到医联体之中。

  这样一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有了保障,同时为荔浦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输血”+“造血”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荔浦创建“四级医联体”模式后,通过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人才、技术、管理、病种“四下沉”。

  据了解,“四级医联体”建立后,第九二四医院派出管理和技术专家“下沉”到荔浦市人民医院担任执行副院长和科主任,对医院的人才、技术、专科建设、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作为“下沉”到该院的专家之一,第九二四医院管理专家、荔浦市人民医院执行副院长易秀英告诉记者,第九二四医院每年都会派专家到荔浦市人民医院坐诊、开展技术指导。除此之外,还有多名专家常驻荔浦市人民医院,便于进行持续性业务帮扶。

  她介绍,针对实际需求和薄弱环节,第九二四医院指派相对应的优势学科与荔浦市人民医院建立“一对一”合作共建关系,全面负责医联体建设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医疗质量管理等同质化工作,推行团队模块化帮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建立“332”(开展3项以上新技术新项目,建立或完善3项以上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培养2名以上技术骨干)业务帮扶目标,有计划地实施重点建设。

  她表示,2019年以来,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骨科、泌尿外科/男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麻醉科、肿瘤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生殖医学科、血液透析中心、介入室、病理科、放射科等16个科室共98人到荔浦市人民医院对应科室开展技术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2项。同时,通过手术指导、疑难病例会诊、教学查房、专题讲座、业务培训、技术操作示范等方式,培训医务人员5537余人次,带教技术骨干364人。通过“院带院”“科带科”“师带徒”“手把手”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帮扶效果。

  在上级医院的帮扶下,荔浦市人民医院新开设了多个科室,神经康复科、骨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等多个重点科室发展不断向好,诊疗水平也显著提高。“以前荔浦市人民医院很多科室是没有的,医联体建立后,我们把部分科室进行了资源整合,合并成了一个大科,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把一些原本并在一起的科室单独分了出来,更有针对性、更专业地开展相关工作。”卢保忠说。

  该院妇科主治医师梁立新告诉记者,此前医院只有妇产科,“四级医联体”建立后,将妇科和产科分成了两个科室。“以前我们医院在妇科方面是比较薄弱的,现在上级医院专家每周三都会来坐诊,也会指导我们如何开展手术。”

  她表示,在专家的指导和帮扶下,目前妇科已经能开展宫腔镜、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医院还开设了不孕不育门诊。“我们的技术提高了,能开展的检查和手术更多了,患者看病也更加方便,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比较好的治疗,不用像以前一样再专程到桂林市区看病。”

  “六升二降” 更多患者愿留在当地

  作为一家二级医疗机构,荔浦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同样也带动着全市的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

  日前,记者来到荔浦市杜莫镇中心卫生院,不少村民正在门诊看病。患者盛先生表示,随着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今生病就医时他首选乡镇卫生院。“如果在镇上就能得到比较好的治疗,肯定还是在家门口更加方便。”

  杜莫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家玲介绍,近两年,荔浦市人民医院经常下派医生到卫生院开展住院查房、诊疗指导、护理工作指导、急救技能培训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我们院里也会轮流派医生到上级医院学习,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

  此外,“四级医联体”建立后,也在积极构建远程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教学、远程技术指导等工作。

  “远程医疗可以请上级医院医生帮我们读片、读心电图、读化验单,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病情,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或及时安排转诊。”刘家玲说,有了上级医院的帮扶后,愿意来卫生院看病的老百姓也明显增多。她介绍,去年卫生院的门诊量上涨6.92%,住院人次同比上涨47.65%,转诊率同比下降52%。

  记者了解到,和其他地方相比,荔浦构建的“四级医联体”多出了“城乡个体医师乡村医师医联体协会”这一级,因此医联体的帮扶也落实到了城乡个体医师、乡村医师身上。荔城镇个体医师吴杰才告诉记者,城乡个体医师乡村医师医联体协会成立并被划入“四级医联体”范畴后,每个月都会组织业务培训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

  “以前我对医疗方面的政策不是很了解,有些病也不会治,通过医联体开展的各种培训,现在我的看诊水平有所提高,也多掌握了一些妇科、外科、急救等方面的技术,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也更加了解。”他表示,由于和上级医院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如今患者在他的诊所看病时也更加放心,到诊所看病的人也增多了。

  “四级医联体”模式推行以来,已初显成效。记者从荔浦市人民医院了解到,2021年,该院医疗服务能力呈现出“六升二降”的趋势。医院门急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分别较改革前(2018年,下同)提高25.60%、20.88%、41.6%;微创手术、三四级手术分别较改革前增长178.5%和155.4%;医疗收入较改革前提高25.28%。平均住院日较2018年同期下降0.7天;门诊患者次均费用196.44元、住院患者次均费用5838.65元,分别下降7.25%和10.85%,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今年5月,荔浦正式成立“荔浦市紧密型医共体”,通过荔浦市人民医院带动全市13家乡镇卫生院协调发展。“以前荔浦有3个医共体,分别由荔浦市人民医院、荔浦市中医医院、荔浦市妇幼保健院牵头,各自帮扶几家卫生院,如今全部都由市人民医院负责,也是为了实现医共体高质量发展,从而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易秀英说。

  记者唐霁云 文/摄(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