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60后到10后,我们的童年有什么变化?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2-06-01 09:55:09 我来说说 阅读

50后

物质匮乏却充满欢乐的童年

  □本报记者陈静 实习生唐新辉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孩子,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第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称为“共和国的同龄人”。1955年的一部著名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赋予了红色年代的儿童们“花朵”的专称。而电影中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更是传唱至今。

  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课间女孩子们总爱跳“马兰开花二十一”……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出生于1956年的陈莲英觉得这一切仍历历在目。

  在陈莲英的记忆中,他们的儿童节基本是这样度过的:戴着红领巾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学校的大喇叭里总是放着一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陈莲英说,“六一”前她妈妈就特别忙,因为学校要求穿白衬衣、蓝裙子,男同学统一穿蓝裤子,“当时没有统一的校服,衣服裙子都得扯布去做”。她妈妈先是到裁缝那里量尺寸,再到布店去扯布送到裁缝那里去。新衣服的尺寸一般要抛几寸,这样可以多穿几年。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这样的着装要求,所以她妈妈至少得提前一周做准备,要不很有可能“六一”前拿不到衣服。

  爱美的陈莲英从小是文艺骨干,从幼儿园到小学,每年“六一”都参加文艺表演。“六一”当天,妈妈会一早帮她和妹妹编好麻花辫,再戴上蝴蝶结,换上白衬衣、蓝裙子和白网鞋,漂亮亮亮去学校。学校一般上午会安排大会和演出。下午就是自由活动时间: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击鼓传花、捉迷藏、打乒乓球、走军棋等等,让大伙玩过瘾。有时,学校还会放假,七星公园和文化宫是大家首选的出游地,每到“六一”都人满为患。

  在陈莲英家里,有一组特别珍贵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有两个小女孩,有时骑木马、有时站着,有时笑得灿烂、有时又有些拘谨……照片中的正是陈莲英与小两岁的妹妹。当时普通人家里都没有照相机,她家每年会带姐妹俩去照相馆拍照留影。陈莲英回忆,当时拍一张照片要几毛钱,妈妈会帮她们准备好最拿得出手的衣服,一般去市里比较有名的照相馆,像阳桥照相馆、曙光照相馆、人民照相馆等等。照相馆一般会给小孩准备各种道具,像不倒翁娃娃、小三轮、小木马等等。妹妹最喜欢小木马,陈莲英则相中小三轮,两人玩起来都不愿意走。照片一般要等一周或者半个月才能拿到。

  在陈莲英的童年记忆里,那时的物质生活很匮乏,但是欢乐却很多,一颗小糖果就能让人满足。那些简单的跳绳、捡石子、踢毽子、跳房子游戏,常常让三五个孩子聚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陈莲英说,那个年代的儿童节,虽然非常简朴,但仍然充满了欢乐。

60后

玩具不多但游戏丰富的童年

  □本报记者陈静 实习生唐新辉

  “为了找到这张照片,我们100多人的同学群找了几天,还是柳州的一个女同学保留了下来。”听说记者要采访上世纪60年代的童年故事,苏鸿泉在小学的同学群里发动起来,“那时没有条件,胶卷和相机都是奢侈品,能留下的影像资料太少,这张照片太珍贵了。”

  1967年出生的苏鸿泉因为是铁路子弟,就读于当年的铁路小学。在他的印象中,“六一”儿童节是个仅次于过年的让人期待的日子。那时候每到儿童节,学校都会提前制作装饰灯笼和标语,不可或缺的还有文艺表演。“当年的娱乐活动少,能去排练节目是件让人很骄傲的事。”让苏鸿泉遗憾的是他一直想参加文艺表演,但没被选上。

  节日礼物是最让孩子们盼望的,哪怕只是纸包的糖果,或者是白糖饼、鸡仔饼等点心。家里给几毛零花钱或是做个番茄炒蛋吃,便是苏鸿泉最喜欢的了。“那时一个礼拜也就吃那么几回肉,番茄炒蛋算是大餐了,用汤汁我还能再送两碗饭。”儿童节的下午,学校还会在礼堂组织看电影,《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影片让年幼的苏鸿泉对解放军崇拜得不得了。

  拍这张照片是苏鸿泉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在“六一”儿童节当天从每个年级评选出表现比较好的同学,组织到阳朔参观学习。这之前从没出过远门的苏鸿泉收拾好口盅牙刷、换洗衣服,兴奋得一夜没睡好。此行大家乘车先后参观了航运公司、玻璃厂等。苏鸿泉笑着说,他记得一路伙食特别好,早餐是豆浆油条包子。照片拍摄的地点是当时阳朔江边的一处亭子,这里风景特别好,老师们建议合个影。苏鸿泉告诉记者,他记得拍了这张照片,可一直找不到,幸好老同学找到了发到群里。他感慨地说:“这是我童年最高光的时刻了,真的特别珍贵。”

  苏鸿泉说,自己的童年是一个“玩具不多但游戏丰富”的年代,弹玻璃球、跳格子、跳皮筋、推铁环等等,这些是苏鸿泉和同学们平时最爱玩的。当时有些同学有在工厂工作的亲戚,能用工具做点陀螺、弹弓、铁环。苏鸿泉记得当时有个同学家里有一台手工制作的滑轮车,像现在送货的小号板车,那个同学一下子成为全班最受欢迎的人,大家要排队才能玩滑轮车。

  苏鸿泉宝贝的还有亲戚送的几本《三国演义》小人书,在那个年代,小人书是同学们建立友谊的“硬通货”,“如果谁有一本比较有趣的小人书,那可不得了”。

70后

充满自然气息的“放养”童年

  □本报记者张苑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哼起罗大佑的这首《童年》,1971年出生的马捷说,这就是记忆中自己的童年的真实写照。

  作为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在马捷的记忆里,童年时光大部分都是在草地上、池塘边、泥地里度过的。“以前‘六一’怎么过,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可能那一天也就和平常一样。”她告诉记者,小时候留下的照片不多,因为那时候相机很稀有,而且拍的都是黑白照片,很多时间长了就模糊不清了。她费了一番功夫才翻出了几张童年的集体照。其中一张正在野炊的照片让她印象深刻。照片中,几个女孩子在野外架起一口铁锅,正兴致勃勃地烹饪美食。“照片中的我只有十二三岁,学校组织户外野炊,我记得那时我们背上锅、铲,一路唱着歌到郊外,生火、煮饭、炒菜……那是最快乐的时光!”

  马捷感叹说:“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各式各样的娱乐设施,但只要和小伙伴在一起就能疯玩上一整天。”“女孩子一般是玩跳房子、抛石子、丢沙包,有时也会去草地里抓蟋蟀串起来喂鸡,把棉花绑在线上在池塘边钓青蛙……”

  虽然是女孩,但马捷也体验过男孩们的“刺激游戏”——玩皮筋枪。“用铁丝做的小手枪上面绑上皮筋,再把纸卷成一个个纸弹,手指轻轻一扣机关,纸弹就射了出去。我们常常分成两队相互射击,大孩子总是自动组成一队,他们人少但跑得快,总躲在光线暗的小黑屋里。我们个头小的一大堆孩子就在房子外面,透过红砖之间的缝隙观察屋里的情况,再胡乱地向屋子里面开枪。有时还没等靠近,脸上就挨了一颗纸弹,疼得连泪水都要流出来了,但怕被小伙伴笑话,强忍着泪水转身偷偷地跑回家,再也不出来……”谈起这些,马捷讲得津津有味,脸上漾起童真的笑容。

  快乐的童年除了游戏,当然还有美食。说到吃,马捷绞尽脑汁想了好久。“那个年代的孩子基本没有太多零食吃。爆米花、麦芽糖、麦乳精、绿豆冰棒,这些已经是比较奢侈的零食了。”她说,“小时候,一瓶橘子汽水就可以让人回味很多天;一根冰棒是好不容易才能吃到的‘奖励’。那时放学不用家长接,几个同学一路说笑打闹就到家了;女孩子没有精致的蓬蓬裙,但粉红色的布衬衣也好喜欢……”

  “我们的童年,经常接触的是大自然,和现在的孩子们玩室内游乐场、电脑游戏,还有上各种兴趣班的童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感叹说,“年代不一样,童趣也会不一样吧!”

80后

色彩斑斓的儿时记忆

  □本报记者张苑

  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近日,“80后”李婕正在精心为自己的两个孩子准备节日礼物。“现在的孩子要求多,礼物得是他们喜欢的,还得是令他们惊喜的……”她笑道。笑容背后有为人母的甜蜜与烦恼,也充满着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记得我们小时候,过‘六一’儿童节能穿上新衣服表演节目,或者去公园玩,就感到很幸福了!”李婕说。她饶有兴致地翻出了自己珍藏的老照片。翻阅时,一张拍有相册内页的照片让她欣喜不已。照片中拍摄的是一本相册的扉页,上面贴有李婕3岁时的照片,旁边还印有“健美儿童留念”字样,落款是“桂林行署卫生局(妇保站)赠”,时间是“1983年6月1日”。

  “这是一份很特别的儿童节礼物!”李婕陷入回忆中,“那一年我3岁,父母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的‘健美儿童’评选,结果拿了奖。评选的内容主要是看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是否达标。我记得奖品除了一本贴有照片并印有字的相册,还有一个充气长颈鹿玩具。当时我喜欢得不得了,一直抱在怀里不肯放下……”

  李婕说,她是土生土长的“桂林把爷”,她的童年生活和很多“80后”的桂林人一样,有马蹄糕、爆米花、大白兔奶糖,有不倒翁娃娃、铁皮旋转木马、小霸王学习机,还有七星公园的小号手雕塑和老式战机……

  “记得小时候每逢‘六一’儿童节这天,学校都会组织文艺演出和游园活动,还会发礼物,比如小蛋糕、小玩具、新衣服之类;下午放假,爸爸妈妈就会带我们去七星公园玩,那个时候孩子的娱乐项目少,手动的旋转木马、碰碰车等已经让我们很满足。”

  说起儿时的零食,李婕来了兴趣。“爆米花、马蹄糕、酸梅粉、大白兔奶糖,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长长的、脆脆的小吃……”她回忆道,那时候大白兔奶糖算是比较贵的零食,“平时爸爸妈妈都会藏起来,等我们考试得了100分或是表现好的时候才作为奖励。所以为了吃到心爱的大白兔奶糖,我们就乖乖听话、认真学习。”

  李婕告诉记者,相比自己的上一辈,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80后”接触到了不少新鲜事物。那时候虽然还没有电脑、手机和WiFi,但电视机已经比较常见。《葫芦娃》《黑猫警长》《一休哥》等动画片陪伴着“80后”的成长。

  “80后”也是中国最早接触到电子游戏的一代。李婕说,电子游戏刚兴起时,她已经读中学了,小霸王游戏机、街边的游戏机室让许多孩子流连忘返,以至于经常有男同学被老师和家长揪着耳朵带出游戏机室。李婕认为,“80后”的童年生活比前辈们多了许多斑斓的色彩。

90后

压力与快乐并存的童年

  □本报记者李思静

  1998年出生、如今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蒋晨霖,这样总结自己的童年时代——压力与快乐并存。

  “虽然小时候父母没有给我明确的目标和压力,但是我自己有上进心。”上学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蒋晨霖不想辜负老师的期待和自己的努力,一直都是“往前冲”的状态,加之性格又内向,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偷”得几小时,便已足够“快乐”。

  这样,看漫画杂志以及跳皮筋、抛石子这样的课间小游戏,就成了蒋晨霖年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她还透露:“我小时候有一个公主梦,所以我拥有很多芭比娃娃。那时电脑游戏十分盛行,还好我并不是很着迷,玩得很少,就玩玩4399小游戏、黄金矿工、金山打字等简单的游戏。”

  在蒋晨霖记忆里,14岁那年人生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让她印象最为深刻,可以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她记得很清楚,那天由于学习节奏紧凑,还安排了考试,教室里不闻欢声笑语,唯有大家奋笔疾书的“漱漱”声,她以为人生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要泡汤了。

  惊喜在所有人没有准备时出现。

  当天晚上,大家和往常一样回到教室准备上晚自习时,班主任拿出的不是小山一样的作业本,也不是白天的试卷。蒋晨霖说,班主任给压力山大的大家带来了“快乐”。

  “教室里满是装饰的气球、彩带,我们还拿多余的气球玩。那些有跳舞唱歌特长的同学直接上台表演节目,我们闹成一团,还看了电影。那天是发自内心地高兴。”蒋晨霖当时就想,自己将来也要当一名像班主任那样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老师。

  蒋晨霖与大多数“90后”一样,是一旦目标明确就会一往无前的人。她说,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就想日后一定要出国看看。于是,大学学习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间,她去泰国做了一段时间的语言志愿者,这也成了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如今,如愿成为市中山中学语文教师的蒋晨霖说,她本着“博爱、求真”的中山校训以及那份“给学生带去惊喜”的初心,希望学生们“快乐学习”。

  “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蒋老师的课好欢乐”,是学生们对她的评价。“我不想我的学生和以前的我一样只埋头读书,我希望他们的童年感受更多轻松快乐。”她还分享了一次自己制造惊喜的经历:“我在网上买了很多可爱的盲盒,‘六一’儿童节趁学生们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放到他们桌上,等他们睁开眼看到时都好喜欢。”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蒋晨霖有一个新点子——抽红包。

  “我想做几个红包封面,放在系统里让学生在屏幕上点,他们可能会抽到零食糖果,也可能会抽到一本练习册。”蒋晨霖说,“玩的就是心跳!”

00后

因时代改变命运的童年

  □本报记者李思静

  几乎每个看过《印象·刘三姐》演出的人,都会对其中的侗族大歌唱段留有深刻印象——一群身着盛装的侗族少女,在夜色中唱着流传了千年的旋律,演绎着远古的动人故事。

  “六一”节前夕,记者在《印象·刘三姐》园区鼓楼的回廊里见到了其中9名“00后”侗歌表演人员。她们已经从家乡来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学习好几年了。有趣的是,从跟她们的聊天中,记者窥见了一种从大山到城市的变化的童年生活。

  侗族少女们都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的几个村落,她们大都在十来岁时离家来到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进行为期六年的学习。白天,她们学习通识和艺术课程,晚上就在《印象·刘三姐》里表演侗族大歌。这档全球知名的山水实景演出节目,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观赏,这也为大山里的少女们带来了一笔收入。据说,她们攒的钱加上父母攒的钱,把家里的房子从木楼变成了砖房。

  19岁的潘远香说,每天早上自己在食堂总要吃一碗米粉加一碗粥。而在家里时,她早上只能花1元钱买泡面吃。当时大家都是瘦瘦的、黑黑的、矮矮的。刚来时她的体重只有70斤,现在已经长到了120斤,要注意减肥了。就在大家笑作一团时,她趁机爆料说,之前她们中有人吃了一碗饭后,还喝下6碗绿豆汤。

  坐在旁边的刘婢能嘴上不承认,但下意识捂住了脸。

  “绿豆汤真的很好喝,我以前在家都没喝过。”刘婢能解释道,白净的脸上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还是吴雅丽把话题拉回了正轨。她说,没有来桂林前,不知道“六一”是怎么过的。等来了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才知道,“六一”这天她们可以尽情玩,学校还会给她们一人发50元零花钱。

  50元用来干什么?

  “买糖!”“买辣条!”“买薯片!”

  女孩们报菜名似的脱口而出,说的都是城市孩子熟悉的零食。

  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女孩们还一起凑钱订了蛋糕来庆祝。

  她们在学校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成为少先队员的那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专门举行了入队仪式,还用相机记录下了过程。

  采访结束后,她们的老师告诉记者,女孩们在学校里学习了包括壮族天琴、二胡、琵琶等乐器,掌握了多种才艺,而且有一流舞台的表演经验,毕业后不仅能胜任文艺类不同岗位的工作,也会被各类演出单位所青睐。

10后

蜜糖罐里的童年

  □本报记者陈静 实习生唐新辉

  “这是我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希望我一直童心未泯,带着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爱,带着童年的梦想继续长大。”这是出生于2010年、正上小学六年级的黄煜辰在日记里写下的一段话。

  “每年的儿童节和生日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每年都能收到不同的礼物。”黄煜辰说,每年的儿童节,叔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送礼物给他,今年儿童节他最想要火影忍者或者海贼王手办。说起这些礼物,让黄煜辰最难忘的是一套乐高的悟空小侠拼装积木,由1600多块颗粒拼装而成,他拼了很久,但也特别有成就感。从幼儿园的玩具小车到乐高拼装再到游戏手办,价格从十几元到1000多元……黄煜辰的“六一”礼物一直在变化,在他看来,自己收到的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多的是惊喜和节日的氛围,全家人都给他精心准备礼物,让他觉得整个童年都是快乐和礼物相伴,被浓浓的爱包围着。

  除了收到各式各样的礼物,游戏和活动也是儿童节必不可少的项目。黄煜辰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二年级儿童节时,学校组织了泼水节活动,大家从家里带来水枪、桶等,一起欢笑着,追逐着,尽情玩水,全身湿漉漉,可笑容是那么灿烂。

  运动方面的足球,乐器方面的吉他,还有攀岩、露营、马拉松……只要黄煜辰想要尝试的事物,父母都会尽可能地为他创造条件。“能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坦克,这真是一段非一般的体验。”黄煜辰在一本关于抗战的书籍上了解到一辆参加过多次战役、战功累累的坦克,在小学四年级时,妈妈特意带他去参观了北京军事博物馆,近距离看到书本上的坦克让他收获满满。

  为了满足南方孩子看雪玩雪的心愿,二年级寒假时,妈妈特意带黄煜辰去阿尔山看雪,四年级又去了张家口滑雪。黄煜辰一直记得妈妈告诉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真正体会了、感受了才会逐渐成长。”

  黄煜辰说,爸爸妈妈不止一次说起羡慕他能出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和我的童年相比,你现在每天都在过儿童节。”爸爸曾开玩笑地跟他这样说,他很难想象父母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终究会过去,但户外露营野炊的身影、父母陪伴的时光,还有那些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故事,都将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关于自己的童年,黄煜辰用心地写下这段话,生活在新时代,童年生活就像在蜜罐里。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