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如何“走新”又“走心”?

来源: 2022-05-25 12:07:40 我来说说 阅读

  中小学劳动课即将“回归”引发热议

  劳动教育如何“走新”又“走心”?


  铁路西小学的同学们兴奋地展示自己在劳动课上制作的花馍。记者陈静 摄

  卓然小学的同学们展示自己烹制的排骨。记者陈静 摄

  

合心中心校的孩子正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记者陈静 摄

来自桂林理工大学的陆军老师受邀为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上电器维修课。记者张苑 摄

  □本报记者陈静 张苑

  你家的小学生、初中生会自己做饭吗?会自己整理房间吗?会修理家电吗?……

  近日,关于中小学即将开设独立劳动课程的消息成了中小学生家长热议的话题。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的课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同时发布。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区劳动教育课程试点地区的桂林,其实一直都在试行劳动课程,不少学校还专门配备了劳动实践基地。2017年以来,我市中小学校试行劳动课程。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开足规定课时,小学一至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三到六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我市不少中小学校已经在开展劳动教育上先行一步,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而且亮点纷呈。与此同时,在学校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思考。例如,师资如何调配,成绩如何评价,等等。面对即将“回归”的劳动课,家长有哪些期待?学校和老师们又是怎样看待?对此记者深入我市中小学进行了采访。

  家长怎么看?“劳动课,终于又回来了!”

  据了解,劳动教育一直存在于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1年,劳动课是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之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推进,中小学不再设立单独的劳动课,而是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劳动课程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近日,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关于劳动课的内容和要求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对于这一新课标,很多70后、80后的父母感到十分亲切,感慨说:“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

  中小学将开设独立劳动课的消息传开,反响最热烈的是家长。

  “学校里就应该开劳动课,基本的劳动技能孩子都应该懂!”市民罗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二年级。早在儿子刚入学时,罗先生就挺纳闷,为什么翻遍课表,没有一门叫“劳动”的课程。“记得我们以前读小学的时候都有劳动课,种菜、选火柴、制作年糕……现在我都印象深刻。”罗先生说,劳动是一门人生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知道得来的一切不容易,才会懂得去珍惜。

  在采访中,大部分家长对即将开设的劳动课表示期待,认为劳动课的开设十分有利于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锻炼。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存在担忧,如:劳动课是否会变成形式主义、是否会占用学习时间等等。“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厨房、菜地。种菜还好说,做菜涉及用火,安全问题一定要重视。”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妈妈说,增加劳动课对孩子是有好处,但学校课程设计和安全把控上还需要“走点心”。还有一些家长担心劳动课会流于形式,如果只是一个学期参观一次工厂、一个月做一次菜,或是通过其他一次性的活动来进行劳动教育,很难收获效果。

  学校怎么教?我市不少学校进行了有益探索

  系上小围裙,撸起小袖子,戴上小口罩,我也来当一名小“厨师”。柔软的面粉、甜甜的白糖、细腻的酵母,在孩子们的小巧手中变成了形状各异、色彩丰富的花馍……5月20日,市铁路西小学在“美食烹饪——制作馒头”的基础上,开展了拓展课程“花馍制作”劳动实践课。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和面、发面,再将发酵好的面团继续揉搓、醒面,然后放上红枣、葡萄干、红豆、火腿等食材,做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花馍。经过蒸制,热气腾腾的花馍出炉啦。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在这节劳动实践课里,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技能,也学习了民间花样面食的制作历史和各民族的制作习俗。

  “独轮小车运输忙”“肩挑扁担把粮运”“金玉满堂剥玉米”“粒粒辛苦剥花生”“逗你玩呢刨土豆”“认识农作物”,前不久,临桂区汇荣小学举办的首届农耕文化趣味活动节在不少家长的朋友圈刷屏,这个主题为“致敬劳动者,做劳动小达人”的活动与校园的劳动课相结合,每一个项目都来源于日常的农家劳作,这些“接地气”的比赛项目,规则简单、充满趣味,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劳动竞技中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劳动本领,感受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色的玉米,绿油油的空心菜……桂林市合心中心校和石油小学的孩子们通过劳动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合心田园”是合心中心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每个年级都有责任田,学生和家长一起除杂草、摘菜干得热火朝天。“今晚回家可以加菜了!”“我知道了什么时候种什么菜,什么时候收获!”……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畅谈着劳动实践课的收获。

  市英才小学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蔬菜种养活动,各班级都管理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菜地”,大家在这里挥洒汗水,收获成果;在理工大附小,劳动课已经成为常态化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特点,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甜品制作,菜肴烹饪;做奶茶,织围巾,炒家常菜、包饺子……在卓然小学、樟木小学、榕湖小学琴潭分校等学校,这些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特色劳动教育,已成为校园里的别致一景。

  “通过做菜,我才发现我妈妈每天照顾我一日三餐多么不容易……”

  “这次和小伙伴们一起做‘大厨’,大家齐心合力,最后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那天我给爸爸妈妈做了道番茄炒蛋,他们开心得不得了,我还想多学点,这样能让他们多开心一些。”

  “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因为可以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帮助,起码自己一个人在家时还能下厨做饭。”

  在采访中,孩子们各抒己见表达了对劳动课的看法。

  “每个年级所展示的厨艺是不同的,低年级以面食为主,中年级以水果拼盘为主,高年级则尝试炒菜等难度系数高的烹饪内容。我们还要求孩子们学会自己动手收拾垃圾并进行清洁。”樟木小学校长胡华丽认为,劳动教育要找好切入点,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接触和感受劳动教育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从中收获成就感,主动将劳动与生活结合起来,体会到生活中由劳动创造的美好。

  “学生以前都是在劳动教室上课,没有真正参与到劳动中,如今打造劳动教育基地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市石油小学校长谢颖华表示,除了每周固定的劳技课,学校还会不定期地让学生到生态园进行劳动,由老师组织大家进行栽种、除草、收割。

  桂林市宝湖中学在劳动教育方面也有不少实践和探索。除了日常的社会实践课外,该校还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例如,与校外机构合作,组织走出校园、走进农田,参与农业劳作、加工制造、服务体验等劳动实践,打造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中学劳动课大多为全班进行大扫除、校内除草或者外出进行植树、在社区做志愿者这类劳动实践。

  难题如何破?师资和场地成焦点

  家电维修谁来教?种菜场地怎么解决?记者了解到,对于即将开设的劳动课,师资和场地成为不少学校面临的难题。

  目前就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大部分学校来说,能兼顾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教师只是少数,大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以及实践仍存在不足,劳动教育需要一批懂劳动、会劳动的专业教师。如何解决师资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师资的问题,我市不少学校已经在考虑之中,一些学校已经开始着手招聘有技术特长的教师,还有的学校开始尝试利用各方资源外聘教师。

  5月19日下午,在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科学教室里,陆军老师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实用的维修课。“电脑突然无信号如何处理?”“电器遥控器失灵,如何检验好坏?”……面对这些生活中常常能遇到的问题,孩子们十分感兴趣。陆军老师来自桂林理工大学资产管理处,在家电维修方面有一技之长。课堂上,他介绍的实操技巧让孩子们秒变“维修小能手”。

  记者了解到,“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是《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一项内容,目前我市各学校,尤其是小学,缺乏这方面的师资。桂林理工大学附小外聘专业特长老师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陆军老师看来,相对其他劳动课程,家电维修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涉及用电安全问题,小学阶段的课程设计要做到趣味性、实操性以及安全性兼顾,这对学校资质和场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铁路西小学,目前学校的劳动课师资以校内教师为主,也会特邀有专业技能的家长。“学校教师正好有这方面的爱好和专长,我们就利用起来。”为了做好劳动实践课的设置,铁路西小学一直在尝试。校长林芷因介绍,学校改建了专用的劳动实践课教室。每次课配备两个老师,像这个学期的花馍制作课,除了教面点制作的老师外,还有科学课老师对面点的发酵时间、面团的发酵程度,以及各种成分的配比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美术教师也参与花馍制作的艺术性指导。学校还尝试着通过家长课堂将校外的家长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为了进一步丰富劳动课的内容和设置,该校正筹划与相关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合作,让劳动实践课更具实操性也更能长效推动。

  30亩地,种植桃树3000多棵……为了解决学校场地局限的问题,桂林市石油小学积极与周边城中村——七星区朝阳乡合心村委联动,经与村委多方协调,将正在建设的“合心桃花源基地”作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村里有部分子弟在我们学校就读,村里也有不少校友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校园推出志愿服务劳动也可以对基地进行管护。”谢颖华介绍,从绿树种植、认养施肥、生长观察、日常护理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农耕文化的乐趣,在实践与体验中,收获劳动知识、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劳动品质。目前,市石油小学已有400多人次参与到绿树的认养、种植中。

  “劳动教育课程也要与时俱进,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桂林市宝湖中学黄副校长说,该校以往的课程设计还是以传授劳动技术为主。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目前该校正在探索,让更多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陆续走入课堂。此外,还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与其他各门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成绩如何评?引发教育界人士探讨

  既然劳动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单独设置课时,学生和家长不禁会问:“劳动课怎么打分?”“劳动课会有考试吗?”“劳动课会和升学挂钩吗?”记者留意到,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写着: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的综合素质评价,重点是考查学生劳动实践的过程和表现,不能简单地像语文、数学一样用考试来评价。”英才小学副校长唐敬萍认为,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获得与成长,比如劳动技能的提升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在已经推行劳动教育的榕湖小学琴潭分校,学校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组成的多元评价方式评选校园“劳动课积极分子”“小农田积极分子”“家务劳动小能手”等。该校副校长秦海燕表示,这是双减之后该校的一种尝试,通过多方参与共同评价,既认可了学生的劳动成果,也能提升学生劳动积极性。

  “劳动教育还需要家长配合。”秦海燕认为,家长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劳动与生活技能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价值,让劳动融入日常生活。现在该校正在尝试学校教——家里实践——学校评比的循环。“技能成果容易评价,如何量化评价劳动观念养成、精神品质感悟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指标,我们也在进一步地探索和细化。”

  陆军老师认为,劳动课程的考核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获得与成长,比如劳动技能的提升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另外,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接受新事物、新课程的速度存在差异,掌握新技能也会有先后,对于家长而言,应避免攀比心理,保持平常心态,多多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何劳动。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