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32个全国助残日,
残疾人就业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13日,记者走进
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桂林)基地,
了解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助残新职种,
并通过相关走访、调查,
了解桂林在助残就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位于灵川县灵川镇城湘路
灵川县残疾人事业园,
灵川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
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桂林)基地
就在这里。
在就业区,
3排长长的工位上,
员工们正在忙碌着。
这些员工主要从事
话务客服工作与在线客服工作。
互联网时代有助于残疾人就业
据广西桂林市残联肢残人协会主席、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桂林)基地负责人邱拥华介绍,“集善扶困健康行·互联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简称“集善乐业”项目,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的残疾人就业重点公益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12月在宁夏银川市启动建设第一个“集善乐业”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基地以来,至今已在甘肃张掖市、甘肃庆阳市、广西桂林市、江西萍乡市、山东淄博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等地建设了七个就业基地,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基地管理运营模式。
据灵川县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邹广谋介绍,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为残疾人提供的是申通快递电商客服岗位,目前有22名残疾人在基地就业,其中重度残疾人13名。残疾员工的平均月收入从最初的几百元,增长到现在的3000到5000多元。
为了继续扩大残疾人就业面,近期,基地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项目办申请增加网络在线客服工作岗位,力争2022年实现残疾人集中就业50人。
就业给残疾人带来新生活
在基地就业区,
1989年出生的张锋
正在进行话务客服工作。
流畅的语言表达、自信的笑容,
与曾经那个不爱讲话、
喜欢把自己关在家里的男孩判若两人。
20岁那年,
一次意外导致张锋高位截瘫,
两个手掌亦无法伸直。
此后,他在床上整整躺了4年。
“在来这里之前,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找到一份工作,
并且有能力养活自己。”
未来,他将继续努力,
借力这份工作,开启更好的新生活。
“85后”的覃女士
是基地的一名听力轻微残障员工。
虽然工作还没多久,
但是她已经能同时
为三个顾客提供在线服务。
“70”后的秦建国是基地的专职辅导员,
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的他
还是桂林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自从基地建立以来,
他一直从事残疾员工的就业辅导工作,
包括岗前培训、心理疏导、
生活帮助等各种事宜。
在他看来,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仅仅是帮助残疾人朋友
迈出就业的第一步,
而后面还有更漫长的路要走。
让所有关注基地项目开展情况的人开心的是,通过一年多的运营,在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基地逐渐稳定,特别是在职人员的心理素质、工作态度、服从制度意识、团队精神都有了明显转变和有效提升。基地残疾就业人员从最初的1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20多名,还有新人不断表达意愿,希望加入基地大家庭。
多方探索,合力助推残疾人就业
灵川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
仅仅是桂林多举措助力残疾人
就业的一个缩影。
为做好助残就业工作,
各方力量进行了各种探索。
从2009年6月至今,邱拥华通过学校与残联联合培训的方式,免费帮助数千名残疾人学习职业技能,助力这些学员实现就业梦。
在全州县,当地助残联合会已经连续9年为残疾农户免费发放鸡苗。2021年,该县免费为当地280名残疾人农户发放19600只鸡苗。今年年中,该县又将为当地280名残疾农户发放鸡苗,每名残疾农户将获得100只鸡苗。全州县残联理事长王翀说,为残疾人就业助力,不仅仅局限在提供岗位,他们能增收增产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视为就业。
在雁山区,当地政府不仅全力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加强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更通过多方举措改善残疾人就业服务,助推残疾人创业就业。据雁山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地重点扶持劳动能力较强的残疾人。自2021年以来,共扶持辖区内22个残疾人自主创业,发放各类扶持资金6.1万元。
记者从早些时候召开的全市残疾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报告中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桂林各级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带头招录残疾人,市政府残工委34个成员单位已安置28名残疾人就业;市本级1137家用人单位安排2588人次残疾人就业,累计征收残保金2.3亿。截至目前,建成残疾人辅助就业机构17家,解决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此外,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残疾人培训9726人,任务完成率达150%,新增残疾人就业4249人,任务完成率达127%,累计帮扶3.8万人次残疾人实现就业,登记就业率达55%,位列广西前列。
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桂林将通过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行动、优化残疾人就业服务等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来源丨记者秦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