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51年入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当美国飞机轰炸的时候我们就躲在...”张明回忆着那段波澜壮阔峥嵘岁月时,眼里仍闪着光。
张明,抗美援朝退役卫生老兵,兵龄5年,1935年出生在广西永福县三皇镇荣田村江北屯,现今87岁高龄的他,背伛偻了,然而威风凛凛的军人气魄丝毫不减。
200年4月28日,张明与一同到是初中讲红色故事的党员干部合影留念
“小时候家里穷,我是‘鲶鱼式’长大的,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去一家人里生活,特别苦!”老兵回忆着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一度哽咽道。1951年3月,当时招兵买马,毅然决然参军报国,离开家乡到了柳州地区461团剿匪队。时值抗美援朝战争到处招兵买马,1952年10月,张明主动请缨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编团至42军团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年底,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编入广东省惠阳市淡水镇42军125师375团二营七连继续服役,后又转至江西省九江安远部队,1956年光荣退伍。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听着熟悉的旋律,抗美援朝老兵张明无比感慨。
4月28日,在三皇初中见到张明时,已经87岁高龄的他身体依旧硬朗,整个人精气神特别足,俨然一副“老兵”身份不言而喻。当天,他应邀到三皇镇初中讲述“红色故事”,佩戴着《勋章》,脸上洋溢着光荣而自豪的笑容。
2022年4月28日,张明在三皇初中留影
2022年5月11日,在张明家中
“卫生兵要做的事挺多,给伤病员量体温、测血压、打针、送药、敷药、换药、扎好绑带、喂饭……有时搬运药品、器械,有时用担架抬伤员,有时转移伤员到后方。” 张明回忆说,他没有到前线打仗,但从负伤住院的战士口中得知,战士们在前线打仗冻僵了,仍然手握着钢枪。正是这种不退缩、不畏惧的精神鼓舞,他在卫生兵队伍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吃高粱、野菜、挨饿、敌机轰炸……干活他从来不怕脏、不怕累。
“战争年代,医用药品、器械经常供应不上。在没有药水、双氧水、碘酒、酒精时,就用生理盐水帮助伤员清洗伤口。为及时抢救伤员,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手术,没有电灯,打着煤油灯进行。没有麻药,医生给伤员截肢或从体内取弹片、弹壳时,伤员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场景人历历在目。”张明平静地讲述着。
张明受表彰获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5月11日,来到张明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他写在地上的一手好字,笔劲苍松,大有不卑不亢之势。“老了在家没事干,早上起来练练字,精神!”张老满脸爽朗的笑容,给人会心一笑。
张明老人十分荣耀地拿出2021年度受表彰拿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两眼饱含荣耀之光,一边讲起了在朝鲜时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当时,每个人都只有单衣可穿,大家冻得瑟瑟发抖,可还咬牙坚持。我虽然是一个卫生兵,一样拿起枪支弹药上战场。”张明回忆说,当时条件有限,所有人脚上全是水泡、冻疮。但是当时战况吃紧,他们根本顾不上,而是立即投入战斗。
张明说:“在朝鲜打仗通过敌人封锁线时,真的是炮火连天,敌人的飞机挨着头过,连续发射几十枚照明弹,照得山坡通明。敌人一旦发现目标,就用机关炮进行扫射,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在行军过程中,战火冲天,到处都是炸弹坑,伤员随处可见,眼看着战友在我眼前牺牲……”谈起战场上的惨烈,张明几度哽咽。
“由于没有飞机掩护,武器相对落后,战争中全凭战士的两条腿,一边行军前进,一边掩护以减少暴露,来躲避敌人更准确的轰炸。”张明说,当时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争分夺秒拯救前线伤员,一边坚决同敌人作战,不把美帝赶出朝鲜,绝不回国。
凭着这份执着,张明与战友们肩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坚守阵地,拼尽全力同敌人对抗到底。当问起面对血腥的战争,当时怕不怕时,张老坚毅地回答:“既然选择参与战争,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为了保家卫国,必须勇敢坚强。”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退役后的张明回到家乡,子孙三代都踊跃参军报国,更让张老值得骄傲的是大儿子张永城退休于广西梧州市武警不对的团级干部,现如今孙子张荣亮现在服役的部队就是当年他所在的广东省惠阳市淡水镇的42军团。从战场到地方,从他自己到他的儿子、孙子,张明一直用他的亲生经历延续了不怕吃苦、勇于奉献、报效家国的革命情怀和大无私精神,诠释了“我是为党和人民而生”的真正含义。
通讯员:唐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