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基层干部王骏龙(左)正在帮助村民搬肥料。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韦莎妮娜
从乡村到城市,从留守儿童到基层党员干部,“90后”王骏龙的成长故事,充满了励志色彩。
生于乡村、长于乡村,王骏龙对乡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也正因如此,2019年4月,当王骏龙得知单位正在选派前往贫困村扶贫的驻村第一书记时,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很多人不理解,花了大力气走出农村,为何还要回到农村去?王骏龙笑了笑说:“我要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田野上。”
王骏龙驻的文市镇同仁村,是灌阳县较偏远的村,在当时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村里普遍缺劳力、缺技术,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村民不在少数。王骏龙决心为村民们找到一条致富路。于是,他动员村里的有志青年一起为村庄“谋”一个幸福的未来。
把根深深扎进泥土,泥土必会回馈以丰硕的果实。当宽6.5米的通村水泥路和宽4.5米的通屯水泥路畅通,当文化室、宣传栏、戏台、卫生室一个不落建成,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王骏龙的干劲也越来越足。给贫困户发鸡苗、发化肥,帮助村民找农产品销路,为遭遇意外的村民献血,帮助贫困户维修危房,王骏龙把村民放在心上,村民们将他当成了亲人。拿到残疾人补助后,李炳生专门给王骏龙打电话,千言万语道不尽谢意。
在2020年3月任期届满后,王骏龙主动向上级申请,要求在同仁村再服务一年。当王骏龙离开村庄时,全村534户全部接通生活用电,通电率达到100%。村里的奈李、西红柿、柑橘等特色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还摆上了七星区的综合超市货架。
如今,王骏龙有了新的身份:七星区朝阳乡党委委员。在朋友圈里,他为乡里的花海、特色产业大声“吆喝”。在王骏龙看来,奋斗的青春之花,正因染上了泥土的芬芳,才会变得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