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323国道平乐—荔浦段旁新修葺的烈士墓。
冯金能老人讲述当年那场剿匪战斗的经过和地点。
□通讯员陶彩忠 黎竹恒 文/摄
在国道323线平乐段距平乐镇龙窝村约一公里的山脚下,有一座烈士墓茔,墓前矗立一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每逢清明时节,当地村民都会来到这里祭奠英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有人发现,平乐县的烈士陵园有不少,但大多是在乡镇所在地或是县城,唯独龙窝村有这样一个“村级烈士陵园”。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剿匪分队夜战瑶山
两名战士中弹牺牲
龙窝村的烈士墓碑文记载着两位烈士的身世:两位烈士均是一九五零年剿匪时牺牲的,牺牲地点在平乐县大扒乡(现大发乡)雷家瑶金子岭。然而,根据这一线索,我们查阅了平乐、荔浦的县志和《解放初期平乐剿匪记》,却发现均无此次战斗的记载,两县的烈士纪念碑上也无两位牺牲战士的英名。
于是,我们走访了龙窝村数十名老人。由于年久日长,当时抬回两名烈士遗骸的村农会干部、支前民兵均已辞世,其后代们讲述的也只是听说的一些零碎散乱历史碎片。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我们却在大发瑶族乡福瑶村委金桃村寻找到一位亲眼见证过那次战斗的老人。
老人名叫冯金能,1941年生。当听说我们要了解此次战斗时,老人非常自信地说:“此事就发生在我家旁边。”老人打开了话闸,回忆起那一段难忘往事……
老人回记说,那是1950年农历九月的一个晚上,当晚解放军约一个排,分别从塘冲方向和桃子山方向合围金子岭土匪。一支解放军分队摸到冯金能家门前时,不幸被土匪的岗哨发现。于是,土匪大声询问“口令”,不见对方回答时,便用机枪扫射。
随即,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随后,在解放军强大火力下,土匪趁着夜色四散逃跑。此次战斗,由于土匪在暗处,并熟悉地形地貌,导致解放军两名战士受伤、两名战士光荣牺牲。
冯金能老人说,当时他家共5口人,父母和他,还有2个妹妹。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枪战吓醒,缩在被窝中,直打哆嗦。战斗结束,解放军卫生员对2名受伤的战士进行紧急医疗处理后,用担架抬走。当时解放军正在追击散逃的土匪,对2名牺牲的战士遗体来不及处理,就停放在他家门前。
土匪扬言毁尸报复
村民急抬烈士遗体回村
由于剿匪战事紧张,解放军部队奉命继续前往邻县昭平一带追歼土匪,就委托龙窝村农会安葬两位烈士。
龙窝村坐落在323国道平乐至荔浦段旁边,解放初期隶属于荔浦县,是两县交界的交通重镇,更兼南邻崇山峻岭、民情复杂、匪患严重的大扒瑶乡(今大发瑶族乡)。当时,解放军大概有一个连进驻龙窝村,与当地老百姓很友好,经常帮助村里搞卫生,还帮孤寡老人挑水、劈柴等,还经常唱戏搞宣传。村民们都感受到解放军是一支对老百姓友好的军队。
金子岭战斗结束后,金子岭村民对两位烈士遗体进行了掩埋。但当时土匪非常嚣张,扬言要对牺牲战士进行毁尸报复。得到这一消息后,为保护烈士遗骸,龙窝村农会主席林启贤立即组织民兵和群众20多人,在解放军一个小分队的保护下,翻山越岭步行了十几里山路,把烈士遗骸抬了回来,安葬在如今国道323线旁的一块墓地里。
当时,全村男女老少含泪为牺牲的战士送别。今年2月,我们找到龙窝村87岁的钟永才老人。他给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情况。老人说:“当时,我已经15岁,加入了儿童团。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金子岭抬烈士回来的工作,但参与了放哨和后勤工作,见证了当时抬烈士回来安葬的场景。”老人清晰地记得当时参加抬烈士回来的民兵,除农会主席林启贤外,还有蒋桂华、欧超海、谢永祥、李寿传、管城忠、陈应彰等20多人。
深情守护英灵72载
寻访烈士身世路漫漫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道323线进行扩改。由于烈士墓距离国道太近,当地村民就把烈士墓移至离当年解放军驻地不远的一个墓地里。
但是,几年后,由于修建龙窝第三中学,烈士墓再次迁移到离村约一公里的323国道旁。龙窝村民感念人民解放军剿匪保民的恩情,每年清明时节,当地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都要到烈士墓前祭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2021年,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当地干部群众对烈士墓进行了修葺,把原来约20平方米的墓地扩大到100多平方米,并修建了二层平台、围栏和烈士碑,种上了苍松翠柏,建成了一个烈士陵园。
烈士纪念碑上,村民根据记忆,刻下了两位烈士的基本情况:孙喜九,男,牺牲时所在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45师43团3营8连战士;董才,男,牺牲时所在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45师43团3营8连战士。
但有人却对烈士所在部队番号提出了疑问。根据平乐、荔浦县志记载,解放初期到平乐、荔浦执行剿匪任务的是四野的49军145师,该师433团驻贺县、信都、怀集,434团驻平乐、恭城、昭平,435团驻荔浦、蒙山等县,根本没有“43团”。同时,对烈士的家乡在哪、如今是否还有家人均有疑问。
为告慰烈士英灵,龙窝村民们开始寻访英烈身世及其亲人。由于当时发生战斗的金子岭属于平乐县管辖,而安葬烈士的龙窝村却是荔浦县管辖。同时,那次剿匪战斗也是驻荔浦部队435团的行动。2年后,龙窝村划归平乐县管辖。也许是这些原因,在平乐、荔浦两县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均无两位牺牲烈士的英名。
2022年初,在龙窝村党支部的努力下,中共平乐、荔浦县(市)委宣传部新闻工作者对此次剿匪战斗进行多方采访和求证。恰巧,2022年1月8日,来自广西桂林、荔浦、贺州、钟山、南宁等地的“四野”子弟100多人,前往荔浦市修仁镇烈士陵园开展纪念活动。原荔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陆大荣闻讯后迅速与他们取得联系,并就两位烈士的情况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
“四野子弟联谊会”把两位英烈的情况发到网上,网友纷纷转发帖子,踊跃加入“寻访英烈身世,让英灵回家”活动中。最后,广西贵港的军人后代、志愿者“路客”找到了两位烈士的部队和家乡的住址:
董财,男,黑龙江省宾县胜利镇民丰村人,1916年生。1946年12月参加警卫营当战士,1950年10月15日于广西剿匪时牺牲,时年34岁。
孙希久,男,黑龙江省宾县平坊乡共和村人,1918年生。1946年2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独立2师当班长,于广西金池岭战斗中牺牲。
从反馈的情况看,虽然两名烈士的姓名和牺牲地与龙窝村烈士墓碑文的记载有些差别,但却是同音字,基本情况相符。于是,平乐县政府部门迅速与黑龙江省宾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经过了解,最后确认了两位烈士的真实身世和目前家人的情况:
董财,宾县胜利镇民丰村太安屯人,曾有一个儿子。但是,其爱人和儿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迁居到外省,具体情况还在寻访中。
孙希久,宾县平坊乡(现平坊镇)共和村共和屯人,兄弟两人,排行老二,入伍时未婚。现有3个侄子和1个侄女:孙树祥、孙树林、孙树山和孙树珍。
孙树祥1945年生,今年77岁。当年孙希久参军时他才1岁多。70多年过去了,今天终于有了叔叔的音讯,孙树祥老人激动不已。当笔者电话采访他时,他说:“太好了,终于找到我老叔了!”他表示,老叔永远是他们心中的英雄,等疫情过后一定要到老叔战斗过的地方看看。
烈士的身世终于得到确认,烈士的家人也找到了。对此,龙窝村支部书记潘佳强感慨地说:“龙窝人民终于可以告慰两位烈士的英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