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豆浆香浓 面食筋道 十七年一直是熟悉的味道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2-04-08 10:11:48 我来说说 阅读

韦武装正在店里包包子。每天韦武装都要早起到店内打豆浆。双好豆浆店。

  口碑小店 百味人生

  在崇信路上,一家名叫双好豆浆的早餐铺子已经成了周边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小孩都是吃着这一家的豆浆包子长大的。

  ★推荐理由 豆浆香浓 面点筋道有嚼头

  这家店总是天刚刚亮就开始营业了。早上七点多,上班上学高峰,来买豆浆和包子的人都要排队。他们家的豆浆豆腐脑都是当天做的,豆香特别浓,包子的味道也特别好,面点筋道有嚼头。

  ——家住崇信路的唐先生

  ★记者探店 店铺不大但为客着想

  这家双好豆浆店位于崇信路安夏世纪城大门旁,小店就开在路口上,铺面并不算大,刚过中午,老板就会收店搞卫生。

  店铺的门口摆放着好几个大蒸笼,每一层笼屉都放着不同的面点,鲜肉、梅菜、粉丝、豆沙等等,只要顾客说出想要的口味,老板就麻利地掀开对应的笼屉将它们装入袋子。蒸笼的旁边则摆放着一只不锈钢桶,桶里装着已经封装好的豆浆、豆腐脑,在蒸汽的保温下,顾客拿到手里的不管是饮品还是面点总是热乎乎的。

  记者来到店里的时候正值清明假期,虽然没有上班时密集的人流高峰,但是一段时间观察下来,购买早餐的食客也是络绎不绝。有些客人是买来自己吃,一杯豆浆两个包子就正好,也有客人是来“囤货”的,一次就带走了十多个包子馒头。即使包子卖完了,客人也愿意在店里呆上几十分钟,等下一笼包子出炉。

  几个熟客还会留在店里一边吃一边跟老板聊天。老板也专门调整了蒸笼的位置,在不大的店铺里腾出一片空间,放下两张小茶几让吃饭和等待的客人能够舒适地坐下。

  ★小店故事 在经营中不断探索学习

  这家小店是老板韦武装和老板娘刘燕一起经营的“夫妻店”。

  韦武装说,他的老家在来宾,结婚后就跟妻子一起定居桂林,因为自己的妹妹当时在棉纺厂上班,所以2005年的时候,他们就跟妹夫一起在附近开起了这家早餐店,到现在已经不间断地做了有17个年头。“2008年的时候,我妹妹一家人搬去了八里街,后来就一直是我们夫妻两个人在经营着铺子。”

  韦武装夫妻二人原本并没有经营店铺的经验,最开始全靠做过餐饮的妹夫带着一起经营,在不断地探索学习之后才把铺子一点点地开起来。

  “开店的早些年我们也搞过加盟,也出去学习过面点技术,当时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面点上应该追求哪种效果犹豫了很久。”韦武装说,他们是当时这个片区里第一个做豆浆、面食的铺子,对于喜欢吃米,尤其是习惯吃米粉的桂林人来说,做面点生意能不能开辟出一片天地完全不清楚。而韦武装在学习之后了解到,正宗的灌汤包子面皮应该是带有韧性,有嚼劲的,这和当时南方人习惯的“松软”完全背道而驰。是坚持自己所学,还是顺应大众做出改动,韦武装夫妻俩犯了难。他们商量了好几天,最后决定不做改良,就做有韧性、有嚼劲的面点。事实证明,夫妻俩的决定是正确的,这十多年下来,周边的顾客都认可了这份味道,大家只要尝一口,就能知道是不是他们家做的面点。

  面食想做得有筋道,发面揉面以及面、水的比例都很讲究。为了保证面坯的醒发效果,夫妻二人都是早上四五点就要来到店里现做,和面、打豆浆、包包子,争分夺秒地干上一个小时之后,就只留一人准备开店,另一个则赶回家送两个孩子上学。

  记者来到店里采访时,好几位熟客都夸韦武装做的面点正宗、好吃。“我在这边住了十多年了,就觉得他们家的豆浆包子好吃,特别是刚蒸出来的馒头,用手按一下都是一弹一弹的。”下午准备关店时,妻子刘燕也将熟客预订的包子馒头装好,准备给他们送到家里。用料足,口味正,来韦武装店里吃早饭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客人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就要用掉十斤的黄豆和八十斤面粉,一个上午得做一千多个包子。”

  韦武装说,他店里的菜单牌这些年增加了不少的新内容,从一开始简单的豆浆、包子,到现在也加上了玉米汁、黑米粥、发糕和豆腐脑等等,夫妻二人也在学习新种类的包子做法,“这么多年起早贪黑地做早市,只要顾客认可就是值得的,我们也会继续学习技术,给顾客做出新花样。”

  记者阳聃甫 文/摄

责任编辑:雷渝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