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汉服的共同热爱 他们成为了创业合伙人 汉服“同袍”的“掌柜梦”
朱丽在工作室里缝制汉服。
梁育铭自己当模特展示汉服。
他们是汉服的“同袍”,同时也是一家汉服制作工作室的合伙人。他叫梁育铭,一名00后,负责汉服业务对接和版式设计、色彩搭配;她叫朱丽,一位80后单亲妈妈,负责选料裁剪、缝制绣花等,相同的爱好让他们成为创业合伙人,在合伙制作汉服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不少汉服爱好者的友谊。近两三年来,出自他们工作室的汉服成品有上百套,全部是个人定制。
相识于修改服装的地摊
“你看这块布适不适合做外披?”“我觉得布的颜色比较明媚,做上衣会比较好……”3月29日上午,身穿汉服的朱丽与梁育铭从兴业县城搭乘班车,来到玉林汽车总站附近、龙须里一带的布行挑选布料。
由于汉服制作对于布料的质感、图案以及颜色风格搭配等要求较高,以往一些难找的布料他们都是从网上购买,但从网上买的布料难以辨别质感是否适合,且价格较高,成本难以控制,所以趁着当天休息,朱丽与合伙人梁育铭一起来到玉林城区的布行挑选料子。从上午11时左右到下午2时多,两人依次逛完了该布行的每一家店铺,才选中了3块布料。
今年39岁的朱丽,兴业人,目前是一家服装电商店的仓管人员,有一个17岁在读高中的儿子。因为母亲是一名干了几十年缝纫活的缝纫师,手巧勤快的朱丽从小就跟缝纫机打交道,不仅能缝会补,近一两年,她还通过观摩网上的手推绣教学视频自学手推绣制作。
20岁的梁育铭身材高瘦,是一名具有艺术细胞和追求个性穿搭的年轻人。他初中开始学画画,高中学古典舞,母亲经营服装生意几十年,后来哥哥也开起了服装店,高中毕业后他跟着哥哥一起在兴业县合伙经营着一家男装服饰店。
“我们俩是在一次摆地摊的时候认识的。”朱丽说。2019年底,她在兴业县东龙森林公园附近经营一家奶茶店,旁边就是兴业二中,同时还利用母亲留给她的一台老式脚踩缝纫机,接一些衣服修改缝补的活儿。
“我当时跟朋友穿着汉服去公园拍照,回来的时候恰好遇到朱丽在摆地摊,就随口问了一下能不能帮我换一套汉服的贴领。她说可以试试,于是我们就认识了。”梁育铭说,他最早开始接触汉服,是在高中参加舞蹈演出时需要穿汉服。后来看到有同学平时穿汉服来上课,相当“拉风”。他也渐渐爱上了这一充满民族元素的服饰。遇到朱丽前,他为改换一个贴领几乎跑遍了当地所有的裁缝铺,但衣服不仅没改好,还差点把衣服改坏了。没想到摆地摊的朱丽改得让他挺满意,于是这两位“同袍”的往来也渐渐多了起来。
从改衣服到制汉服
“附近学校有一个老师是汉服爱好者,由于她身材娇小,网购的汉服不是大了就是嫌哪里做得不好看,经常几件几件地拿到我这里修改,前前后后一共改了20多件,这让我慢慢积累了对汉服制作的一些认识。”朱丽说,她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复古的穿搭,并利用闲暇的时间学着制作一些简单的汉服及配饰发饰等,偶尔还穿着汉服在学校附近摆地摊卖自己做的汉服成衣以及汉服配饰发饰等。
经营奶茶店时,朱丽遇到了几位来自玉林的资深汉服爱好者,交流之后,她了解到他们是“玉林地区汉文化交流群”资深成员,于是她也积极地入了群,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中结识了更多汉服爱好者。
后来,朱丽在兴业城区租了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单间作为缝制和修改衣服的工作室,巧的是,这个工作室就在离梁育铭家不远的地方。梁育铭近几年喜欢上汉服后,也网购了不少汉服,但由于资金有限,买不起那些昂贵华丽的衣裳,在不断改良已有的一些汉服的同时,他渐渐萌生出自己设计和打造一个品牌的想法,于是找到朱丽谈了合作的想法,两个同样热衷汉服的“同袍”一拍即合,成了合作伙伴。
朱丽虽然能裁会缝,但对于汉服的各部分色彩搭配并不敏感,也不擅长设计汉服的版式和开拓客户渠道,梁育铭的到来恰好补齐了这一短板。由于两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创业,利用有限的朋友圈宣传接单,起步资金也十分有限,因此他们的创业之路十分艰难,但合作互助的力量也让两人看到汉服经营的前景和希望。
希望能把汉服制作当主业
两人合作以后,梁育铭经常自己当模特,在朋友圈里晒了不少工作室制作的汉服,并从朋友圈中发展定制汉服的业务。同时,通过跟“同袍们”互动交流,观摩学习汉服穿搭,设计了不少新款式。而朱丽则根据梁育铭的设计思路,按照客户的尺寸量身定做汉服。两人经常在工作室里讨论怎样制作出更好看的汉服,他们的“作品”也慢慢在朋友圈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一起探讨交流、聊天聚会。
近两三年来,出自他们工作室的汉服成品有上百套,全部是个人定制,这些宽袍秀裙风格各异:或端庄华丽,或仙气飘飘,或纯色素雅,或艳丽夺目,或轻薄透气,或质感厚实……但都做工精细、搭配美观,就连配饰发饰也都尊重各朝代穿衣的制作和搭配风格。
“我们在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传统服饰的制作理念,比如汉服都有一条中线,象征着做人要中正、正直之意,古时讲究对称美,我们也是在极力追求着整体的美感。”梁育铭说,他们从每一个小细节着手,虽然采用不同纹路的不同布料进行搭配,或调整一部分的细节制作,但汉服总的形制风格不会变,“因为汉服上的许多汉元素形态是固定的,只是有众多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尽管创业艰难,但这份融入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创业梦想也带给他们很多收获。他们不仅通过学习钻研掌握了更多关于汉服的知识,对布料和布纹以及绣图等也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他们那间小小工作室,也经常聚集了五六个同样喜欢汉服的“同袍”。“每当完成了一件汉服的制作,我就很有成就感。”朱丽笑着说,如今她儿子也成为了“同袍”,母子沟通更顺畅了。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把这份副业当成主业,将来把这个品牌打造成为让更多人知晓、更多人喜欢的汉服品牌,让汉服传播得更广泛。”梁育铭说,他们目前赚到的一些钱都投进了接单囤料再生产当中,但由于受到市场竞争较大、制作个性汉服耗时较长等因素影响,他们目前不得不靠自己的主业支撑下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今后能心无旁骛地设计和制作汉服,让更多“同袍”穿上他们制作的汉服。
据《玉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