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互相帮助、助人自助,这是志愿服务的互助精神。在秀峰区活跃着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在工作之余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为社区里的家长、孩子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助者成为志愿者。他们获得了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的荣誉。近日,记者走近秀峰区“妈妈夜校”社区家庭教育项目的志愿者,了解他们的故事。
家长们的需求 让“妈妈夜校”从无到有
“有个小姑娘叫苏菲,她用积木搭了一座很高的‘大楼’。可是,她的弟弟却把它碰倒了,这让苏菲非常生气。正在她想揍弟弟的时候,妈妈拦了下来。在妈妈的引导下,苏菲制作了‘愤怒选择轮’——上面画着她想到的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主意。”2日晚上7点多,在秀峰街道解东社区二楼的活动室里,12名家长带着小孩围坐在桌旁,志愿者郭瑞拿着绘本《苏菲的愤怒选择轮》,将里面的故事娓娓道来。郭瑞以这一绘本为例子,告诉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情绪。
这是秀峰区“妈妈夜校”社区家庭教育项目今年3月的第一次绘本课堂。当初为什么会开展“妈妈夜校”这一公益项目?解东社区党委书记车志龙进行了介绍。
车志龙是秀峰街道微公益联盟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长,在2017年上半年,有一个家长在微公益群里说,孩子在放学时莫名其妙就跟陌生人走了,后来感到不对劲的时候连鞋子都跑掉了。“刚开始我们以为是家长在群里抱怨几句,没想到后来不少家长都在群里发言,让我们看到有开展安全教育课的需求。”
车志龙跟志愿者们商量,邀请专业人员到社区进行安全教育讲座。
“当我们把这个讲座的消息发布在居民群里时,得到居民积极响应,很快就有50多名家长报名。”车志龙说,这样的安全教育讲座一开就是3场,场场都爆满,居民都说这样的课程让人很受益。
之后,微公益志愿者对群里800多人进行问卷调查,半数以上的人都反映,有家庭教育学习方面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情况,志愿者们决定定期开课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晚上开展活动,参与者大多数是妈妈,所以,就有了‘妈妈夜校’这个名字。”车志龙说,从零基础到现在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志愿服务项目,“妈妈夜校”今年走进第五个年头,致力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家庭教育水平。“随着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我们也发现,来参加活动的爸爸也逐渐增加。随着爸爸的参与,激起了孩子更多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求知的欲望。父母双方共同教育孩子,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三十多名志愿者成为“妈妈夜校”主力军
“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爱发脾气也是有原因的,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发脾气就比他更凶,或者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惩罚。”郭瑞在讲完绘本的故事之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把一些和孩子沟通的小技巧传授给家长们。
郭瑞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以前,她就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了解到“妈妈夜校”这一项目后,她觉得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能为社区里的家庭解决困扰,就加入到了“妈妈夜校”的志愿者团队中。
车志龙说,在“妈妈夜校”开展之初,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他一些地方有类似的家长学校,但是课程比较单一,而且来参加的人员不固定,授课的深度不太好掌握,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志愿者们一起出谋划策,觉得“妈妈夜校”不仅仅要给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成为一个好爸妈的秘诀,也要起到引导孩子的效果,真正向着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出发。如今,“妈妈夜校”固定开展家庭教育辅导课、周三会客厅和绘本课堂。
让郭瑞印象比较深的是,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如何处理老大、老二之间的关系,困扰着很多父母。“之前,有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女孩,来到周三会客厅现场跟我说,女儿成绩非常优秀,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二孩出生后,女儿就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者是躲在房间里哭。”郭瑞说,她在跟小女孩一对一聊天后,发现这个小女孩觉得老二分走了父母对她的爱,父母不再爱她了。所以,她就要求自己要做得更好来赢得父母的爱,从而产生更大的压力,才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之后,郭瑞通过对小女孩和她的父母进行不同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而这仅仅是郭瑞这几年帮助的家庭之一。
如今,“妈妈夜校”由微公益联盟志愿者组成的项目核心小组及共同合作的7个社区负责,包括3个志愿服务队,长期开展服务的志愿者超过30人。为开展疫情防控,“妈妈夜校”帮助居民预防和应对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专门组织社会各界志愿者成立“线上”心理咨询服务队,参与到疫情防控下的心理疏导工作,搭建“线上妈妈夜校”,开展了心理援助热线、网络视频“面对面”及制定专属防“抑”计划3项服务。
从受益者到志愿者 更多人参与“妈妈夜校”
2日晚上,苏女士带着女儿参加了绘本课堂,并在郭瑞的指导下,和女儿一起制作了一个选择轮。“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妈妈夜校’的活动了。每一次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都能让我收获很多。特别是这次,我能更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并懂得如何在她不开心、愤怒的时候,引导她正确处理情绪,帮助她及时消除负面情绪”。
记者了解到,“妈妈夜校”已经组织了上百场不同形式的活动,听课群已经有800多位居民参与,而他们背后就是数量级上升的家庭数,受益人群达2000余人。
“现在,来参加‘妈妈夜校’活动的家庭越来越多,有的家庭多次参与。”郭瑞说,每次活动中,“妈妈夜校”都能为10个左右的家长普及心理知识,帮他们从源头处理心理问题,再由这些家长产生“辐射”,将正确的心理知识传递到家庭,传递给孩子。与此同时,她也希望随着“妈妈夜校”项目的推广,能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为更多的家庭提供帮助。
在后期参与项目的志愿者中,有一位有些特殊。郑女士之前是幼儿园老师,学习过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她,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是,随着家里两个小孩慢慢长大,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跟大人的摩擦也多了。“当这些问题真正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时,我才知道是多么不好解决。”郑女士说。
在知道解东社区有了“妈妈夜校”的课程后,郑女士立刻报了名。郑女士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了公益课的各种知识点,她也有很大的收获,“我一直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进行要求,没想过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跟他们沟通。当我改变之后,换了方法和孩子交流,孩子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可以说,郑女士是“妈妈夜校”的一名受益者。同时,她现在也经常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妈妈夜校”的活动。“我在‘妈妈夜校’的课程中得到了帮助,我也想把我的经验传递给有需要的家长,让更多的人能从其中有所得,学到实用性的技能。”
“雷锋”随时可见 就在我们身边
“做志愿服务,坚持下来是不容易的事情。‘妈妈夜校’我们办了5年,在志愿者们的努力和付出下,不仅获得了全市、全区的荣誉,还获得了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的荣誉。这是对我们志愿者的肯定。”说起“妈妈夜校”未来的发展,车志龙表示,不仅要把现在的项目做好、做优,营造社区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合力,让家长减少育儿困难,同时还要通过社会化整合资源,做好创新,让“妈妈夜校”能为更多的人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投身公益,感受公益带来的快乐。
如今,“妈妈夜校”已经成为我市一个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而像这样的志愿服务品牌,我市还有很多。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在广西志愿服务网线上登记志愿团队4789个,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深入激发志愿服务组织活力,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羊角山社区根据志愿者资源和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长,细化了志愿服务的种类,形成了“红色先锋服务队”、“银色敬老服务队”、“黄色解困服务队”、“蓝色帮扶服务队”、“紫色便民服务队”,居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社区找到相应的服务,让志愿服务真正打通“想帮人、能帮人、帮到人”的渠道,带动起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形成“小社区、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桂林助学联合会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志愿者在2014年以全州县的2所寄宿制小学为试点开展“1元故事”公益项目。截至目前,“1元故事”已经覆盖了桂林市12个区市县及周边的16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近5万名孩子可以收听有爱有温暖的睡前故事,超11万学生受益。
现在,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志愿者们走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提供亲情陪伴、家电维修等服务;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公园、景区开展“绿水青山”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环保理念;志愿者们走进乡村,提供农业技术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七彩小屋”、“爱在山水间”、“国学七彩课堂”、“走进少年宫”艺术体验系列活动等品牌项目,着眼山区贫困儿童需求,号召更多的人关心和帮助乡村青少年……
这些志愿者在平凡中传承和践行着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用行动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最美的诠释。
记者谭熙/文 滕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