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题:建好“民意窗” 架好“连心桥”——聚焦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
新华社记者 刘奕湛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8993件建议交由194家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代表;156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439位全国人大代表建立联系;全年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学习的代表有5824人次……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实施代表法,作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深入落实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
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效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要多深入基层调研,多提一些反映基层实际的高质量议案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连日来忙着进行调研,为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做准备。
4年多来,方燕共提出26件议案、128件建议,参与民法典等普法宣传近百场,并参与多次立法调研、立法座谈、执法检查。
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方燕提出的“将健康上网纳入家庭教育”和“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提供生活帮助”,有关建议被采纳吸收。
过去一年,从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到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从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到完善国家机构组织和职能……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诉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对代表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认真研究筛选,确定了22项重点督办建议,涉及代表建议318件,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家单位牵头办理,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负责督办。
代表提出的8993件建议全部交由194家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代表在闭会期间提交的265件建议,做到即收即办、逐件反馈。
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各有关方面加强代表建议与部门工作的有机融合联动,进一步压实办理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在建议办理工作中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与代表建立沟通联系的“直通车”,把沟通交流贯穿于办理工作全过程。
认真履行职责,健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线上线下切实为代表搭好履职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邀请151人次代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常委会领导与代表面对面交流,听取代表对人大工作、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深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工作。
推动建立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各级人大代表就近到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听取意见,发挥了“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的作用。
北至黑龙江漠河,南至海南三沙,通过联络站,代表与群众联系愈发紧密,反映民意更加顺畅有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其中基于专题调研、集中视察和座谈听取群众意见提出的建议达65%。
不只有面对面的亲切,更有键对键的便捷,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据了解,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将正式启用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目前,2500余位代表已进行用户注册。31个省区市人大代表联络机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常委会办公厅有关局室,中央和国家机关等200多个代表建议承办单位的综合部门,部署使用了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
“全覆盖+全天候”,打造权威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更好保障代表履职,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加强学习培训作为重要抓手,对代表学习培训工作作出周密部署。
聚焦代表关注和履职需要,2021年共举办3期线下专题学习班和3期网络学习班。
全部线下专题学习课程在全国人大网络学院上线,全年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学习的代表有5824人次。
代表积极参加学习、开展云上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及时、覆盖面广的优势,将学习党中央最新精神第一时间部署到全国人大网络学院,努力实现学习贯彻党中央精神全覆盖、全天候。
围绕常委会工作和代表履职需要开设、充实“常委会专题讲座”“人大历史”“代表履职基础知识、应用知识”“法律解读”“代表风采”等专栏,全年自主录制、上线课程53门。
参学人员表示,通过学习全国人大网络学院的课程,加强了理论武装、提高了履职素养,要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依法履职的能力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本领,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