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他们在桂林乡村留下“美丽身影”

来源: 桂林晚报 2022-02-26 10:06:07 我来说说 阅读

   李勤:潜下心来把平凡的驻村工作做扎实

  春节假期还没过完,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白羊村的村民们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寒风中为了全村“一户一宅”房屋普查工作忙碌。这个熟悉的身影就是桂林市医保局派驻白羊村委第一书记、市医保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勤。从办公室主任到驻村第一书记,李勤用静下心来扎根、潜下心来干事的精神,奏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衔接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李勤在村里的柿饼加工厂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2月23日上午记者见到李勤时,他正在白羊村委二楼办公室整理材料。今年年初李勤接到了任务,要在2月15日前完成全村的“一户一宅”房屋普查工作。白羊村是嘉会镇最大的村,全村共7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10户3193人。做好全村的“一户一宅”房屋普查工作,意味着要给全村810户村民的房屋进行“全身检查”,包括农户的新建住宅、辅助用房、公共祠堂和旧宅,普查内容包括房屋建设年限、建筑面积测算、有无抗震措施等各个方面。

  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李勤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初六就返回了工作岗位。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时间,李勤和村干部、驻村队员突击加班加点,挨家挨户做“一户一宅”房屋普查工作。每天调查、登记村民住宅几十座,每日行程都在数万步,一天工作下来,累得双腿几乎无法动弹。就这样,他们终于如期完成了“一户一宅”房屋普查工作。

  李勤坚信,跟村民距离上走得近、感情上拉得近,才能把驻村工作做好。白羊村有脱贫户127户,共431人。自从2021年4月正式担任白羊村委的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李勤就开启了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模式,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白天他走访村民、特别是走访脱贫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台账资料,对本村所有脱贫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

  走在白羊村东头白羊街屯崩山至岩坝田间的一条崭新的产业路上,村民们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条产业路就是李勤书记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题而做的大实事。这条长1100米、投资49.5万元的产业路的修建,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是打通了村民售卖自家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村民还告诉记者,自从李勤书记驻村以来,他为村民解决的实际困难还有很多。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李勤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一年来集资110多万元,完成了村屯太阳能路灯、三面光水渠、环村路、产业路的更新换代,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用水难、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

  为帮助白羊村形成“造血”功能,李勤也一直在探索,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风力、日光资源丰富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光伏风力发电、生态种养等产业。此外,他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些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谈到身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感受,李勤用“潜下心来把平凡的工作做扎实”来概括。他说,从城市到乡村,他这个驻村第一书记不是来“镀金”的,而是要扎下根来,努力把自己与村民的“两条心”变成“一条心”,把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做稳、做扎实,为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保驾护航,不遗余力。

  雷恺:在村民中间 感受乡村振兴的“温度”

  “我从小在县城里长大,对农村的概念很模糊,只听说过农村生活很苦,但没有实际的体验。2021年4月28日,我被桂林市纪委监委选派到临桂区茶洞镇温良村任第一书记。当时,我就认为这是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一定要完成,但其实并没有更加真切的认识。”近日,在临桂区茶洞镇温良村,驻村第一书记雷恺对记者讲述了他刚接到驻村工作任务时的心里感受。

雷恺和村民一起看风貌改造的成果照片(右一)

  雷恺回忆,2021年5月4日凌晨,在家中休假的他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电话那头有个村民焦急地告诉他洪水把唯一出村的便桥冲断了。他这才发现屋外是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第一书记工作刚刚开始就遇到这样紧急的情况,雷恺迅速冷静下来,立即驱车奔向温良村。

  来到断桥边,为了能第一时间向村民发出危险警示,雷恺蹚过冰冷的河水,在断桥边用木板搭好临时警示牌。他独自守在那里,关注着水情变化。清晨,河水稍稍退却,村里组织的挖掘机将河里淤泥一车车挖到岸上。雷恺扛着工具,与抢修工人互相搭着手一同下水。当天下午,终于重新搭好便桥,村民与外界的通道得以恢复。

  “通历过那一次以后,我才真切感受到,温良村和我所以为的农村有很大不同,这个‘差距’也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雷恺说,从那之后,他学会了站在村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积极到各个自然村走访入户,一边和群众打成一片,一边了解脱贫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沉下来调研村民生活中的困难。

  “过去村里的巷道坡度大,而且普遍都没有硬化,下雨天巷道上便长青苔,村里每年都有老人因摔跤导致骨折甚至瘫痪。”村民朱继成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村里人一直用旱厕,没有排污设施等等,都给大家带来很多生活上的困扰。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雷恺及时向后盾单位作了汇报。通过市纪委监委的牵头和协调,茶洞镇首批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在当年6月份便落到温良村试点。在茶洞镇党委、政府、温良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5+2、白加黑”努力工作下,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界底、茶贝口、安治三个自然村的“三清三拆”工作。

  “温良村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投入资金800万余元,通过改厨改卫、道路硬化、水毁修复、新建停车场、安装护栏及路灯等,极大改善了温良村的人居环境。2021年温良村还入选了桂林市第十一批文明村镇名单。”雷恺说。

  除了风貌改造外,产业振兴也是雷恺的工作重心所在。

  “经过前面几年打下的基础,温良村罗汉果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未来,我们还要鼓励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并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雷恺说,他向市农业农村局争取到了罗汉果产业扶持资金40万元,用于建设温良村高标准罗汉果种植基地,让村民摆脱过去的肩挑手提,三轮车和面包车可以开到田间地头。

  “除了朝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方向发展以外,在雷书记的帮助下,村里还建起了烘房和冷库,为我们村实现加工产业迈出了第一步。”温良村支书梁光喜说。

  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雷恺凭借的并不仅仅是一股热情,他告诉记者,在不到一年的驻村工作和生活中,他真实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温度”。

  “我们村比较远,所以我们出来一次就会买够一个星期的食物。村民看到以后,会专程给我们送一些自家种植的青菜,让我们也很感动。”雷恺告诉记者,正是这些给他们温暖和感动的村民,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

  梁莹:千方百计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盖了尼龙薄膜的沃柑保果非常好,基本没有冻坏的!”“全靠梁书记要求我们及时给沃柑盖了尼龙薄膜,这段时间冰冻天气这么严重,也没受到损失!”

看到沃柑保果非常好,梁莹(右)的脸上不由露出了微笑

  2月24日中午11时许,兴安县湘漓镇双河村第一书记梁莹和两位村干部来到村里几个沃柑园检查。村民们高兴地告诉他们,盖了尼龙薄膜的沃柑保果非常好,基本没有被冻坏。

  今年42岁的梁莹,是桂林市纪委监察局女干部。去年春天她服从单位工作安排,来到兴安县湘漓镇双河村挑上了第一书记的重担。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梁莹说,“全方位稳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人居环境风貌改造和产业振兴工作,对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非常重要!”

  稳定脱贫攻坚成果,一个也不能少。去年6月中下旬,她与乡镇联系干部、村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对双河村所有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其他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进行了多次全面排查,完成入户走访125户,更新防返贫监测系统信息103户。她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做到因户施策,引导村民发展产业或外出打工,全方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生活质量好不好,生态环境很重要。为持续改善双河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她和村委干部一起努力,获得了后盾单位帮扶资金项目及政府“一事一议”项目,大力推进“三清三拆”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较高质量完成了神仙塘、车子头、腊背、大水塘4个自然村的风貌提升改造工作,改善了村道建设、人饮工程建设、卫生厕所建设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让这些村庄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风貌改造前期,因要拆迁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一些废弃房屋和厕所,部分村民不予支持。梁莹就带领村干部反复登门走访,苦口婆心讲述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并创造性地发动在外工作的干部回村一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终于解开了这些村民心中的疙瘩。神仙塘自然村原有的自来水人饮工程,因水井打得不够深,不仅受到地表水污染,而且一到干旱季节就没有水。她带领村干部多次找到有关部门,争取到人饮项目资金33万元,为该村重新打了一口深水井,彻底改变了村民用水难的大问题。陡岭脚自然村由于经常有卡车进村拉柑桔,进村道路变得非常坑洼,车辆和行人出行很不方便。她又带领村干部向有关部门争取到5万多元资金,将道路扩宽并铺成水泥路。“在梁书记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我们村终于解决了出行难的大问题。”村民蒋天志告诉记者说。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梁莹走马上任后,对双河村特色产业进行了充分调研,编制出双河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深化与桂林市农业技术研究中心的交流合作,探索出双河村“荷塘+禾花鱼+小龙虾种养一体化”集体经济生态模式,当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万多元,摘去了“空壳村”的帽子。去年双河村委6个集体企业总收入达20万元。

  宣传也是生产力。2021年9月3日21点20分,中国首档美丽乡村公益节目、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对双河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进行了专访。文静漂亮、责任心强的梁莹主动请缨,成为双河村产业振兴的代言人,让双河村这个鱼米之乡从此成为广西的网红村。

  “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是我的职责!”梁莹说。

  陆山克:解决用水难题 村民再也不用挑水喝

  2月24日中午,记者从漓江杨堤码头坐渡船约5分钟到了对岸的杨堤乡水岩头村码头。阳朔县杨堤乡地水村第一书记陆山克开了一辆柳微车在这里等着。用“山路十八弯”来形容从这里到地水村的路一点不为过,好在当天天气晴朗,要是雨天山间雾气缥缈,不是当地人开车,可得捏把汗。陆山克不是当地人,但车技已经和当地人一样“了得”,哪里有陡坡、哪里会车难他清清楚楚。一路上山路两边的果园菜园是谁家的,农户家里情况如何,他了如指掌。他给记者介绍起当地产业也滔滔不绝,大约20分钟后就到达了地水村。

陆山克帮村民采收柚子

  陆山克今年38岁,是一名退役军人,2018年转业到阳朔县水利局工作。当年11月,被选派为地水村第一书记。这已经是他在地水村的第五个年头。地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咸奎说,“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最感谢陆书记的事,就是他解决了我们的饮水、用水难题。”

  地水村有180户600多人,地形复杂,四周群山环绕,干旱季节,灌溉甚至人畜饮水都得不到保障。土生土长的唐咸奎35岁,他说村民一直以来都是用井水,但是每年从8月到次年2月的干旱季节,村民都需要到兴坪等地去运水回村里用于生产、生活。陆山克为村民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难题。

  陆山克找准了关键,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后盾单位阳朔县水利局,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启动了地水村饮水工程。选择水源点,合理规划输水管路线,建高位水池、机井、泵房……每一项工程都很艰难。陆山克说,在建高位水池的时候,人工根本不能把材料运上去,材料都是通过安装临时运输轨道来运送。为了实地监工,他和后盾单位的同事几乎每上去一次就走烂一双布鞋。但是困难再大也要把问题解决,为当地百姓做点实事,他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如今村内100%解决了农户生活用水难题,且达到安全用水标准。

  水的问题解决了,陆山克又想方设法争取各级资金为村里修产业路。这几年柑橘种植成了村里的主要产业,但是路不好限制了农民产业的发展。陆山克带领干部群众,在坚硬的石灰岩上修通硬化了鸡籁嵅村门头背至小水淹0.6公里产业路,硬化三块石至长嵅2公里产业路。现今,全村2000多亩果园已经实现一半以上通了产业路,今年他还将继续争取资金为村民修产业路。

  陆山克说,他驻村几年,对村民的感情就像家人一样,每一个村民都牵动他的心。村民家住得比较分散,前几年有个脱贫户家住得比较偏远,没有通电。为了能让这户人也用上电,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争取到60万元资金架设了电线,解决了农户用电问题。

  在地水村的4年里,陆山克总是想着如何让百姓生活得更好。“如果每个村民的思想足够正,心中充满爱,他就会爱国、爱家、爱自己。心中的爱越大,那这个人的能量就越大,因此,乡村要振兴,那么农民的思想就要更新。”他说下一步,他想组织地方老百姓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只是农业技术的学习,还有文化的学习,以点带面提振农村的精神风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责任编辑:阮易洁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