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师范大学“薪火耀桂”实践队来到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进行实践调研,这些返乡大学生携手走进家乡的非遗画卷,感受到了浓厚的非遗文化魅力。
“薪火耀桂”实践队共有7名成员,他们都是桂林本地人,同时也是福建师范大学的本科在读学生。在实践调研中,队员先后参观了龙脊镇金江村和“天下第一长发村”黄洛瑶寨等地,实地探访了瑶绣、长发习俗等桂林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队的发起人覃柔云告诉记者:“我们成立这个实践小队的目的很单纯,一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扩宽自己的眼界,毕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二就是想要借助文字与新媒体手段,发掘并传承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年轻人的身份为桂林非遗发声,从而吸引到更多人对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守护。”
实践队员们走进了龙脊镇金江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瑶绣传承人潘继凤的家里,与老人面对面交谈,深入了解瑶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情况。当地的瑶绣多为平绣,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反面绣法,刺绣时不需要描图打稿,也不需要模具,全凭自己的一双慧眼与一双巧手,绣出一个个绚丽多姿的图案。瑶绣技艺的传承发扬也让金江村从无人问津的偏远村落,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瑶绣传承地。
而潘继凤老人也时常利用农闲等机会,指导当地瑶族年轻女子制作民族服饰,并配合相关文化部门开办瑶族服饰技艺传习班,从而使瑶族服饰制作技艺有了更多的传承人。
在“天下第一长发村”黄洛瑶寨,实践队员们见到了正在直播的潘红妹,她为这些大学生们介绍了红瑶留长发的传统习俗,并提到了传承发扬这一非遗文化的现状。
从大山走出去非常艰辛,潘红妹在为当地的长发品牌寻找生产商与平台的过程中曾处处碰壁,但是现在搭上了网络直播带货的东风,加盟运营中心的代理商和实体店等渠道也逐步扩宽,当地的“长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不只为黄洛瑶寨带来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更实现了潘红妹对本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愿望。
在与这些传承者的对话中,“薪火耀桂”队员们对非遗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间不长,但是通过这次的实践调研,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覃柔云说:“我们以后会继续组织这类活动,呼吁更多大学生,或是更广泛一些的年轻群体加入进来,去宣传与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和传承,相信在新时代,桂林青年们一定能够肩负起弘扬与传承非遗文化的历史使命,而桂林非遗文化也将以更加夺目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