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坚和他的收藏室
袁承坚的部分藏品。
“发烧友”,最早是对音响器材爱好者的俗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音响的主流是电子管功放机,也就是胆机,胆机的一大特点就是开机时间长了会发热,须冷却后再工作。“发烧友”一词也由此而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管功放机早已被先进产品所替代。但有一些人,依然保持着对它的喜爱,今年82岁的市民袁承坚就是其中之一,他60年收集和组装各式胆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胆机“发烧友”。前不久,袁承坚晒出了他的宝贝,并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故事。
一位胆机达人
在胆机爱好者的眼中,虽然胆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那就是音质的温暖耐听、甜美柔和,以及采购和组装过程中带来的那份成就感。
前不久,袁承坚在“桂林人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音响发烧历程及各式胆机和唱片,引发了许多网友的浏览和评论。有人点赞老袁对胆机的热爱,有人想上门体验音乐效果,还有人也晒出了自己的胆机藏品……看到自己的宝贝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袁承坚很高兴。
在秀峰区信义路的家里,袁承坚向记者介绍他收集了大半辈子的宝贝。只见他的藏品陈列在各个卧室和客厅,胆机有几十台,唱片有上千张,整整齐齐布满了墙面,
袁承坚说,这些藏品有的是他从本地老店搜罗来的,有的是从网上买的,胆机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而那些唱片,都是很久以前买的,在桂林都买不到了。
说完,袁承坚用胆机功放播放了一首《马兰花》,伴随着柔美的音乐,胆机玻璃罩内发出黄光,营造了几分复古、怀旧的美感。
“除了喜欢胆机特有的音质,玩胆机的乐趣还在于收集和组装的过程。”袁承坚说,将四处搜罗到的零件组装成一台胆机功放机,再反复调校达到自己喜欢的音质效果,这其中的胆机选取、组装时的线路设计都会决定音质效果,这一点是最吸引他的。
一种生活情趣
袁承坚说,自己从10岁开始就喜欢玩矿石收音机。“那时候可以玩的东西太少,坐在家里听着矿石收音机发出声音就能让人十分开心。”
袁承坚说,当年他不仅喜欢用矿石收音机听广播,还到处阅读相关书籍,钻研起矿石收音机的结构,还尝试起拆卸和组装。15岁时,学校成立电工班,学校里还有一个装着各种电器材料的仓库,袁承坚就在那里自己制作电焊机,还设计安装电学实验室,学到了不少电工知识。22岁师范专业毕业的他,扭头开起了维修铺,主要维修电子管收音机、扩音机和磁带录音机。
在那个年代,听收音广播是人们消磨时间、丰富资讯、了解新闻的主要途径。就是在维修过程中,袁承坚对收集、组装和调试胆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到这里,袁承坚向记者展示了藏品中的宝贝——845电子管。“这是胆机中输出功率最大的,所以被叫做胆王,安装难度也很大。”袁承坚说,845电子管生产于上世纪40年代,威风一时,但不久后停产了,市面上难寻踪影,只能从其他爱好者手中高价买回。
“有一次无意中看到有企业重新推出‘845’,我马上在网上下单购买。为了‘攒’出一台好机器,我前前后后又花了一年多备齐材料。”袁承坚说,零件备齐后,他马上动手组装,机器装好后,播放的第一首歌是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和我那时的高兴劲儿一模一样。”
提起这些年胆机收藏碰到的各种趣事,袁承坚脸上眉飞色舞。
一件人生乐事
袁承坚回忆说,自己的维修铺关门后,就到一家公司做器械安装,自己凭借从小到大积累的工作经验,很快得心应手,后来还升为带班老师,指导班里成员做安装工作。这期间,袁承坚一直没有放弃收集和安装胆机功放机的爱好,而且越玩越来劲。
袁承坚说,虽然晶体管在制作工艺和参数上超越了胆机,在市面上也几乎买不到胆机以及零件,但不少和他一样上了年纪的发烧友,依然无法忘记胆机那独有的魅力以及音乐中承载的青春记忆。
在袁承坚的朋友中,有一位同样是乐迷的廖先生,他已经60多岁了。20多年前,两人相识于一场音响推广活动。从那以后,两人几乎每周都会空出一个下午,一起待在袁承坚收藏胆机和唱片的房间,听音乐、聊年轻时的故事、聊当下的生活。
袁承坚已经年过八旬,但他不服老,冬天常常穿着牛仔外套、牛仔裤和登山鞋。很多人说他越活越年轻呢,袁承坚总回答说,“人只要有个长久的爱好,心情就好;心情好,人也就年轻了。”
记者曾思怡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