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妹将熏制好的腊味挂在空地的竹竿上晾晒。通讯员黄勇丹 摄
▲灌制香肠。记者蒋璇 摄
本报记者蒋璇
通讯员黄勇丹 赖春莲 实习生李佳钰
腊味是中国人与时间共同密谋的美食,也是桂林人年味里最撩人的一抹香。腊八过后,趁着明媚的阳光,桂林进入了制作腊味的好季节。近日,在灵川县灵田镇石寨村,56岁的陈连妹一家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抓紧时间熏制腊肉、腊肠等舌尖上的特色“年货”,以供应春节市场。
我们走进陈连妹的农庄,一股浓郁的腊香味扑面而来,系着围裙的陈连妹正在挂晾腊味。只见竹竿上已挂满肥瘦相间的腊肉,红亮喜人的腊肠,色泽油润的猪蹄和肢体舒展的腊鸡腊鸭,让人垂涎欲滴。
拥有20多年传统腊味制作经验的陈连妹说,想要制作出最地道的家乡味,食材品质很关键。她以自家用草料喂养的优质土猪肉作为原材料,择上好的五花肉切成条状,将粗盐、高度桂林三花酒和按传统灵田老方子配比的调料涂抹在净肉上,仅凭一双经验灵巧的手拿捏分寸,之后将肉置于容器内腌制两至三天。同时,她择肥瘦相间的前腿肉、后腿肉和腰板肉制作香肠,将猪肉切块、调味、搅拌、灌制、烘干、晾晒,看起来简单的几道工序,每一步却都不能含糊。
“腌制好的腊味就放在这个烘房里,以柑橘树枝混合晒干的橙皮和甘蔗皮做燃料,慢慢烟熏或低温烘烤。这是灵田腊味色泽金黄,醇香浓郁的秘方之一。”陈连妹蹲在火堆旁,缕缕青烟正熏着腊肉。她介绍说,熏腊味关键在“熏”字,不能用火烤,人不能离开,得时时刻刻照看着,且挂肉的高度要掌握好,挂高挂低都会影响腊味的品质。
“熏好的腊味挂到竹竿上自然阴干,十多天后便可上桌。城里人来到我们农村,就是冲着这土味来的,腊肉软绵细腻,香肠嚼劲十足,让人回味无穷。”陈连妹很是自豪,不少顾客在农家乐品尝到她家的腊味后,纷纷要求“打包带走”。离得近的地方就直接上门购买,离得远的就要了联系方式,让她邮寄过去。
陈连妹家的农庄渐渐做出了名堂,腊肉生意也打开了销路。自2018年起,农庄每年仅靠春节期间销售腊肉,便可有至少十万元的收入。经过这些年的打拼,他们一家已经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买了小汽车,女儿们也都成家立业,一家人实实在在品尝到了小康生活的味道。
目前,除了家人的帮忙,陈连妹还会雇用本村村民进行腊肉制作,主要是那些家庭经济有些困难又刻苦勤劳的,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增加收入。“腊肉经济”实实在在带动了周边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就业。
“尽管这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腊味产品依然很受欢迎,大家都相信我们的手艺和用料,所以基本不愁销路。今年我们已经卖出了几千斤。”陈连妹笑着说,纷至沓来的订单代表着新年有了个好开端。